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隋宫烟云上 > 第 65 章(第1页)

第 65 章(第1页)

自从杨坚驾崩后,杨广一直处于心绪不宁中,就在屈突通归来复命的第二天,他便收到晋阳细作传来的密信,称城内气氛诡谲、兵马调动有异。虽无切实证据证明杨谅造反,但身处风口浪尖的杨广担心事态突变,随即任命东宫左虞侯率、谷城郡公吐万绪为晋、绛二州刺史,立刻前往河东赴任。

然而,又过了一夜,吐万绪还未出关,杨谅一方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据了蒲州。战报传来,杨广措手不及,只得将杨坚驾崩的讯息公告天下,同时仓促登基,然后又紧急派遣杨素去夺回蒲州。

因为事出突然,朝廷来不及调配兵马,杨素便率五千轻骑藏于渭口,待天黑后悄悄渡河,拂晓时再发动进攻。敌方守军本就因主将裴文安被召回而惶惶不安,如今又突然受袭,毫无招架之力,纥单贵和茹茹天保全都战败逃跑,王聃不得已只好开城投降。

八月二日,杨广亲自护送先帝灵柩从仁寿宫回到大兴,他将灵柩安置到朝堂后,来不及休息便匆匆下令,召回得胜的杨素。

翌日傍晚,杨素一赶回京城立刻奔赴皇宫,他迈进书房时,张衡和宇文述已经站在殿中。此处一切陈设丝毫未变,连那先帝早已用旧的斑驳案几都未撤下,但端坐在侧的已不是曾经的开国之君,而是新的大隋帝王。杨素漠视着这一切,这位早已在惊涛侵袭多年的人并没有多想,他快步上前,面对杨广极其自然地唤了声:陛下

杨广也是没有异色,轻轻摆了下手,示意其不必多礼,跟着急切询问道:蒲州那里稳妥了吗?

杨素仰首看着新皇,自信的汇报:陛下放心,臣早说了日便可收复蒲州,如今幸不辱命,一切顺利!

可杨广眼中却依旧闪着一丝忧心,平静地继续道:眼下不是轻敌的时候,杨谅兵强马壮,东南西北总共派出好几路大军,整个东部战火四起,而我们兵马有限,你说说如何制敌?

杨素不假思索,再一次坚定的对答:陛下勿急,据臣所知,杨谅因急于出兵,并没有做充分动员,所辖五十二州从其反者仅十九州。再者,他的主要兵力皆集中于西征大军,其他几路不过是羸弱之师,完全不足为惧,臣只需四万士卒,便可直取晋阳。

听了这一番话,杨广并没有直接回答,转而将目光投向张衡,严肃地问:建平,山东地区具体情况如何?

张衡当即眉头微蹙,沉着脸徐徐道:回陛下,根据这几日的战报整合,杨谅派去略地的军队确实出师不利。南路方面,綦良在慈州遭遇刺史上官政顽强抵抗,之后上官政又请援于相州薛胄,綦良只得转向黎州,如今正驻足于白马津渡口。另一路南征大军由余公理带领,出太行山后,一直屯兵于河阳,也没有进展。北路方面,杨谅先后派出刘嵩、乔钟葵率三万精兵攻打代州,代州总管李景部下不过数千,但都骁勇善战、意志坚强,他们坚持与敌人殊死搏斗,已经屡次重创敌人锋芒,成功牵制住杨谅的北伐大军。东路方面,刘建企图出井陉向东略地,目前正遭遇当地守将张祥勒兵拒守,暂时尚处于胶着状态。

皇帝一路听来,脸色越发难堪,但未等他回应,宇文述抢着说起来:但是,臣听闻幽州总管窦抗曾收到杨谅书信,却没有奏报朝廷,他驻守东北重镇,手下步骑至少三万有余,若响应杨谅,与刘建联合夹击张祥,井陉失守便是一瞬间的事,燕赵之地也会不保。

前人之语果决又沉稳,端坐着的杨广听后立即点头认同:这个窦抗是先帝胞姐安成长公主的长子,一直与杨谅关系不错,如今首鼠两端也不足为奇。还有,相州那个薛胄,我也很不放心,綦良本处于上风,一听到上官政向薛胄求援,就改变进攻方向,不战而退,为什么啊?我若没记错,这薛胄是以文官事务见长,之前还担任过刑部尚书,因为替高颎求情被先帝治罪,后来才去了相州,也没听说他有什么军事才能,足以令敌人闻风丧胆啊,这其中必有内幕!

说到此处,杨广瞪着一双精利的双眼,迅速扫视着面前几人,忽而神色却又变得沉重:杨谅派出两路大军南征,如今都屯兵于黄河边上,他们若是渡过黄河占据洛阳,那整个东部地区就尽在其掌控之中了,不能不防备啊!

杨素理解皇帝的忧虑,虽然他认为当务之急是直取晋阳,但还是顺着杨广之意建议道:陛下若是担心南路,可以再遣三万兵马驻军河阴,与杨谅大军隔河对峙。臣推荐大将军、建昌县公李子雄为行军总管,他之前曾参与过周武帝平齐之役、讨伐尉迟迥之役,还有平陈之役,也算是作战经验丰富,只不过前几年因小事获罪,被免了官

可是没等杨素说完,杨广直接不耐烦地将其打断:行了,此事我记下了!处道,其他你就别管了,我任命你为并州道行军总管、河北安抚大使,按照你的要求给你四万精兵,你就负责直攻晋阳,专心讨伐杨谅。

杨素虽然被驳了话,但还是志气昂扬,立刻抱拳领命:陛下放心,臣保证半个月内拿下晋阳,只要擒获杨谅,其他叛军便是乌合之众,即刻就会瓦解。

杨广谨慎地点了点头,又嘱咐道:元帅长史就由太府少卿元寿担任吧,还有吐万绪,我之前派他去河东赴任没有成行,也随你一同讨伐杨谅吧!至于其他总管,你可以自行任命,只是有一点,要尽量选取关陇将士。

杨素响亮应声:是,臣记住了!那事不宜迟,臣就先去准备了!

杨广便不再说其他,默默点头后,看着那大将干练地转身离去。待其走出书房后,张衡面对皇帝又继续着先前的话题:陛下,臣也觉得洛阳乃东部重镇,必须及早布防,是否按照杨仆射的建议,命李子雄率兵前去?

杨广一手扶着腰间的玉佩带,手上一片寒凉,脸上看起来也是略有些纠结,沉吟半晌,才淡淡地道:我觉得右卫将军、阳城郡公史祥更为合适,一来他在平陈之役中,曾从王世积以舟师趣九江,有水战的经历,渡河作战也不是难事,二来他曾随我于灵武北却突厥,我比较信任他。

张衡也不多想,当即附和:是,陛下信任的人自然没有问题,那就令其尽快驻军河阴吧!

杨广欣然首肯:你待会儿将他召来,我当面任命他。

就在这时,面容冷毅的宇文述上前一步,急急询问:陛下,窦抗那边怎么处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