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隋宫烟云上 > 第 64 章(第1页)

第 64 章(第1页)

将废太子彻底拔除后,杨广又立刻采纳了杨素的建议,任命禁军宿卫屈突通前去并州向汉王传达皇帝诏令。屈突通之父乃北周刺史,其自幼颇好武略,性格刚直坚毅,仕隋后官任右亲卫大都督。直至开皇末年,一次为维护公义,他不惜以死进谏,遂为杨坚所赏识,擢升为右武侯车骑将军。

在此秘不发丧之际,杨广亲自面见了屈突通,把玺书交给他的同时,还将半边玉麟符一并交付。屈突通完全不知此时皇帝已经驾崩,对太子的任命也没有任何疑虑。得令后,这人便是日夜兼程,于七月中旬便赶至晋阳。

作为皇帝使者,屈突通入城后第一时间便来到王府觐见汉王。眼下是正午时分,一轮火日高照在上,没有一丝生气的燥热在无边蔓延着,连呼吸都是热腾腾的。杨谅穿着一件寻常的单薄夏衫,端坐在王府正殿上。其左右站着二臣,分别是并州总管府司马皇甫诞和咨议参军王頍。这二人虽已年过五旬,但还是姿态昂扬,一位沉厚内敛颇具风范,另一位瞧上去瘦弱一些,但眸光却是犀利而精明。

反倒是四十左右的屈突通因远道而来,早已是面颊通红、满身风尘,鬓中夹杂着根根银丝,看起来是格外刺眼。但他作为天家使者显现着非凡气度,一路昂首阔步来到汉王座前,行礼之后清楚地说明了来意,并呈出玺书。杨谅早前便收到父亲患病的消息,如今听到皇帝要召自己回去,更是下意识紧张起来:陛下为何突然召我去仁寿宫,难道陛下病重了?

屈突通面带愁容,如实禀告:回汉王,陛下的情况确实不佳,前几日已经和朝臣们一一辞别,或许是想见殿下最后一面吧!

杨谅闻言当场露出慌乱的神色,但他的近臣王頍却还保持着沉稳。这老者跪下从屈突通手中接过玺书,恭敬地递给杨谅,而后又转身面对来使,谨慎地道:汉王乃镇守要地的一方总管,没有皇帝旨意,不可擅自离开藩地,请问屈突将军,除了玺书可有兵符为证?

屈突通看着面前这位面相精明的长者,忙取出小心保管的半边玉麟符,主动上前两步,庄肃地将其放到汉王桌面上:兵符在此!

杨谅身边的另一位亲信皇甫诞始终注视着屈突通,等他退下后才拾起兵符检查了一番,郑重地点头对汉王道:殿下,此兵符为真,与你那半边合上不成问题。

然而,杨谅对皇甫诞的话却是充耳不闻,此时他已看完玺书,猛一下将其拍到案上,横眉冷对着殿前之人,反常地质问着:这诏令当真是陛下所下?

自认胸怀坦荡的屈突通没有丝毫异色,凛然答道:此诏自然是陛下的圣意,难道殿下怀疑我假传圣旨吗?回话时,自然地仰着头颅,他的须髯与头发一样,黑银二色交织,给这人平添了几分凛凛威严。

杨谅见眼前之人一身正气的模样,也不与其强辩,一张脸迅速收了怒色,不冷不淡地道了句:我知道了,既然这样,你就先回去复命吧。我需要两日交托并州事务,一切妥当后自会尽快赶赴仁寿宫。

听了这话,屈突通也没有多想,应声后便先行退下。杨谅直直望着那人离去,背脊上早已是冷汗涔涔,瞬间又露出愤怒之色,压低声音对二位近臣说道:这玺书是假的,根本不是陛下召我回去!

二位老者听了皆是大惊,皇甫诞更急切地指着案上的信物道:可是这兵符确实为真,殿下怎么就能认定玺书是假的,恐怕多虑了吧?

杨谅冷哼了一声,斩钉截铁的回答:陛下圣明,与我早订有密约在先。若圣意以玺书召我,必于≈lso;敕≈rso;字之旁别加一点,否则皆为伪造。依目前情况看,陛下恐怕凶多吉少了说到这里,他默默地垂下了眼,一手颤抖着暗自握拳,带着恨意吐出一句话:这玺书定是杨广假传圣旨,想召我回去一网打尽!

王頍听罢,双眼迅速一转,急急思索着对策。此人乃南朝梁元帝萧绎手下名将王僧辩之子,其父曾带兵剿杀梁武帝六子萧纶及昭明太子次子萧誉,而后又平定侯景之乱,助萧绎登上帝位,奈何萧绎对宇文泰不敬,其政权被西魏所灭,致使垂髫之年的王頍没入北朝。王頍本人这是于二十二岁时被便周武帝宇文邕引为露门学士,他精通经学,又熟读兵书,自认为有将相之才,但是在隋朝却受到关陇勋贵排挤,仕途颇为不顺,因此心中常怀愤恨,希冀借杨谅施展抱负。

俄而,那王頍已下定主意,好言嘱咐:既然这样,此刻殿下万万不能自投罗网!陛下的几个儿子,死的死废的废,如今只剩殿下一人稳居王位,怎能不是太子的眼中钉呢,与其任人鱼肉,不如变被动为主动,先发制人!

此言一出,未等汉王回应,皇甫诞倒是激动万分,直接驳道:恕我不能认同王参军,并州的兵器和物资,哪一样都比不上京师,再者若真如殿下所言,陛下已经龙御归天,那太子便是新君,君臣名分已定,逆顺势殊,叛乱者很难取胜。

以上一言一语皆是肺腑之言,恳切之态显而易见。这皇甫诞与王頍年纪相仿,皆五十有余,但皇甫诞是土生土长的北人,其祖父和父亲皆为北朝刺史,他本人也是一路顺遂,入隋后更曾担任过兵部侍郎、刑部侍郎,乃至尚书右丞。直到杨坚为杨谅盛选僚佐,以公正著称的皇甫诞才被任命为并州总管府司马,所以虽同跟在汉王身边为臣,但他并没有王頍的心思和执念。

然而,杨谅听了那样一番激荡的陈词之后,却是无动于衷。面对汉王的麻木,皇甫诞眼底一凉,竟忍不住热泪盈眶,跟着整个人屈身跪地,唇瓣更是颤抖起来:殿下,听我一句劝吧,只要你奉诏入朝,恪守臣子节操,定能有松、乔之寿,累代之荣。如果再拖延下去,陷身叛逆,到时候刑书一下,你就是想做布衣百姓也不可得了!我的看法微不足道,却句句出自真心,望殿下务必考虑周全,我愿以死请命!

杨谅脸上笼着浓浓的氤氲,显然是一种风暴将至的阴森。王頍更是不为所动,决然地瞪着皇甫诞反驳道:司马大人此言差矣!汉王不仅是并州总管,他还总领北齐旧境五十二州军事,这意味着太行至东海整个地区在军事上都要听命于殿下。并且殿下防微杜渐已久,早就准备充分,只要一起兵,立刻就能调动三十万大军。而杨广还没有正式登基,其统治不稳,只能仓促应战,我看他一时半会儿也就能动员几万人吧,如此好的时机千万不要错过啊!

皇甫诞还想再辩,但杨谅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这位正直壮年的汉王直接拍案而起,不耐烦地打断了眼前如飞虫一般嗡鸣的两个人:行了,都别说了,我需要静一静,再作考虑!说完,他躁狂地一把抓起面前的伪诏,使劲砸在地上,而后便是甩手拂袖而去。

自那日后,杨谅时时如坐针毡,反复犹豫了两天,到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火燎地冲了进来,欣喜而神秘地呼喊着:殿下,城内这两日兴起了一首童谣!

杨谅不知所谓,依旧眉头紧锁,恹恹地反问:什么童谣?

王頍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吩咐左右婢女:我与殿下有要事相谈,你们都退下吧!

一众人等离去后,杨谅更觉得莫名其妙,心烦意乱的叫着:到底是什么事啊,快说!

王頍凑到杨谅身边,俯身低声说道:殿下,你可听仔细了,那童谣的内容是,≈lso;一张纸,两张纸,客量小儿作天子。≈rs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