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风雪千山慢慢行 > 兰因(第1页)

兰因(第1页)

“公子,去年开始太后他们就对暨北颇有微词,陛下也难免多了些提防,咱们是不是也该……”惊蛰试探着问。

“行了。”崔颂微微蹙额“我信戚大帅是真忠良,但北狄久攻不下未必没有蹊跷,还要再试。”

惊蛰点点头:“不管怎么说,公子身边算有个体己人了。”

崔颂眼神平静,浅抿了一口茶:“你看她像体己人?”

惊蛰哽了一下,没有做声。

有时崔颂自己都想,自己大概就是个鳏寡孤独的命,一家人就剩自己一个也就算了,连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一和自己扯上关系也立马摊上个血光之灾。

父亲一生长情,只有母亲一个妻子,他又没有兄弟姐妹,先帝与父亲感情甚好,君臣和睦,对他也寄予厚望,幼时将他接入宫中,亲自赐字含章,让他作为太子伴读在文华殿师从丘书青老太傅,还多次提及:“崔家世代为相,阿颂当秉承祖业。”

都说文人不能太沽名钓誉,可崔家对于这些虚名看的却极重,崔颂的爷爷辈跟着咸德帝拼了一辈子命,上马杀敌,下马治国,血海里拼下一个国泰民安的盛况,那一辈人拼命,为得不就是子孙后代能轻松上几分,不用整天把脑袋吊在人家的屠刀下,稳稳当当的坐稳这个江山嘛。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大周被接二连三的造反整的怕了,从先帝那一辈,改革的律法一条接着一条。

说是广纳人才,科举,察举,并开,再加上世卿世禄,恩庇,官员人数日益膨胀,以至官员严重超编,职能重叠,相互制约,效率奇低。

再加上这几年天灾频繁,灾民遍地,每逢灾荒兵变就大量招兵,军队人数是多了,军费也成了天价,民兵又多疏于训练,懒散消极,战斗力极低。

而崔颂对崇光帝的感情很复杂。

崇光帝小时候就不爱读书,丘太傅布置的课业,十有八九要向崔大才子借鉴,不仅如此,还要拉着这个世家楷模戳猫逗狗,惹下一众祸事,细算起来,崔公子一生端方有理,为数不多的一点错处全是崇光帝连累的。

他大抵是在蜜罐里泡久了,不像个威严的帝王,倒像个江南才子,风花雪月之事无一不晓,治国安邦之道一无所知。说得好听点叫多情仁义,说得不好听,就是昏聩无能。有崔颂力挽狂澜,勉强算是无功无过。

先帝挥毫写下一个“忠”字高悬在崔家祠堂,就像悬在崔颂头上的警钟,就算天下人皆说这个朝廷没救了,他也不可以。

自己有心效仿先贤拨乱反正,上书陈了几条改革的意见均石沉大海,朝堂上当面提出,又被几名守旧的老臣以祖宗之法不可废为名驳回。有时候,真觉得束手无措,无计可施。

崔颂边走边想,不知不觉转到了祠堂门口。

天已经很黑了,祠堂里点着不大亮的烛火,崔颂站在中央,只觉得牌位黑压压一片,山一样就要倾倒下来,黑云压城城欲摧,再抬头看见高高在上一个忠字。更觉得胸口压了一块沉甸甸的大石,恍惚见像是诸天神魔都在诘问自己为何没有守好大周江山,竟至于破落至此。

崔颂立于父母牌位前,深深拜下,斟酌了好久,才闷声开口:“父亲,母亲,儿子要成家了,特来相告。”

半晌,又犹犹豫豫的补了一句:“儿子有分寸,不会因家事耽误了公事的。”

人有言,牌位无声,崔颂瘦弱的身影被笼罩在层层摞词的牌位的巨大阴影下,要被压垮似的。

崔颂在早朝上没见到戚大帅,下了朝就被崇光帝催着回家,说给自己放假好好休息。

在书房没看几行字惊蛰就飞奔进去通报他戚家一行人到了。

崔颂站起身,抖了抖衣服上的褶皱,出门接应。

戚澜肩上还缠着绷带,牵马在门前等着,见崔颂出来拱了拱手。

崔颂回礼,把人往里面请:“戚大帅远道而来一路辛苦,快快请进。”

“我爹没来。”戚澜说:“关老将军同他是至交,他一早就去关将军府上喝酒去了。我哥放心不下暨北的兵,说去军营看看,就我没处去,先过来了。”

崔颂知道他是心里有气不想来见自己,也不好说什么,戚澜走在他前面轻车熟路的,俨然一副她才是主人的样子。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自来熟?

戚澜带来的行头不多,侍从只有随身的月白天青,她在前面吹了声口哨,身后车架的帘子就被顶起了一个角,一只通体雪白的长毛猫慢条斯理的走了出来,矜贵的昂着头,随后几步蹦出了一只金黄的小土狗。

隔了几步跟在白猫后头,蹑手蹑脚的走,白猫停住脚步,回身对着狗脑袋就是邦邦两拳。

戚澜龇牙咧嘴的“嘶”了一声,“青黛你又欺负秋蓝!”

崔颂站在一旁,温声问道:“这是你的,家眷?”

戚澜眨了眨眼:“我这孤苦伶仃的一个人来,带几个家眷做伴儿,崔公子家大业大,不会介意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