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死对头为君我为后 > 婚事重提(第1页)

婚事重提(第1页)

梅娘铺面离虫场近些,因而四喜叫上李叔将家中大锅抬到了梅馆。省下路上的功夫,又免得刚出锅的花生米被秋风吹凉太快。

今日照常忙活到午后,馒头送完卖花生,生意却不如往日,日薄西山时分,食盒里还剩不少,是从前没出现过的情况。一问才知是镇上来了官家请的戏班子,有闲的没闲的都赶去瞧。

孟飞鸾粗略算算也回上了本。

做买卖三分天注定,她并不焦心,将剩下的花生在其他摊位之间分了分。花生出锅前喷上了一层酒水防潮,凉虽是凉了,入口还是脆的。

“娘,早知今日有这样的好事,我们也该休摊去镇上逛逛。”

日子枯燥,总归要瞧点热闹。

于淑春在食盒里给秋姨梅娘两家留了两碟子:“你这孩子,没挣几个钱还知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上偷懒了。”

“哪儿啊,花钱要花在刀刃上,挣钱更要选对路子不是?我们的花生这么香,要是拉到镇上去,那不得整个盆满钵满啊。”孟飞鸾自然地将娘刚提起来的食盒接过来,在原本放馒头蒸笼的地方码好。

四喜手脚麻利,于淑春性子慢,想帮忙都插不上手,只能在边上乐地调侃:“你啊,还是缺见识。得了空让你和君清俩小子上街去瞧瞧,那的新鲜玩意儿可多了,糖人芝麻糕龙须酥。咱们的花生镇上的人可瞧不过眼。”

“您要真有见识,就不会上了一趟镇里说这么多遍了。”孟飞鸾反唇打趣道,“再说了,咱家这花生米放在哪里都有销路。你没听场子里的老客人讲吗?你的花生米不加盐花不加糖都比别人的有滋味。”

要说于淑春这手艺好,不是天生,不是从小练的,也不是娘教得好。

她打小跟四喜很像,天生体弱,加上家里人溺爱,没能抓着学手艺的好时机。别家姑娘都能独自掌灶台了,她连炒勺都拿不稳当。

转眼就到了能出嫁的年纪,村里的女人家要拿不出一手绣工和好厨艺,要被人戳脊梁骨叫作懒婆娘,只能配给歪嘴眼斜的懒汉。

媒人上了两次门,她怕了,于是咬紧牙关跟娘学手艺。

起初一日能在手上留下三道口子,藕白的胳膊在面对油锅后更是没一块好肉。学了半月,娘心里不忍了,看她性子虽隐忍内敛却倔得很,一咬牙送予村中一出了名的辣子家中学厨艺。

这姐们性子直爽,讲话不中听,但手艺没得挑。

于淑春跟着学了半年,直到那辣子对着她再挑不出一句刺来才回家。如此一般,手艺在村中排得上号了,但被这婆娘训怕,跟谁讲话都唯唯诺诺,生怕得罪人。

她从前也怨过娘。一怨没有早些教自己手艺,二怨娘嫌自己笨,不乐意自己花功夫教,给自己找个这般“怨毒”的师傅。

如今为人母之后,于淑春面对同样身娇体弱、做不好农活的四喜,她才发觉自己连娘当初扶她上灶台的狠心都做不到。

宠着爱着,四喜往后的生计与婚事成了压在她心上的巨石。

可是眼下再看四喜大病得愈,将近一月的功夫竟成长得如此迅速。老话讲,人活一股劲儿,这股劲在做什么都不会差——就像现在的四喜,端茶送馒头,吆喝卖花生,上灶台学手艺,样样都不落下。

于淑春望着四喜背着竹篓子推车上路的背影,感慨颇多,最后只说出一句:“四喜啊,你真和从前不一样了。”

这话发自肺腑,落到孟飞鸾耳朵里只觉得出现得突兀,吓得她心头突突一跳。

近来日子过得舒服,身边的人似乎都接受了她能干勤快、身手矫健的设定,因此她也没有可以收敛,故作娇羞扭捏的女儿家姿态。

飞鸾扭过头,想瞧着于淑春脸上的神色作答:“人都是会变的嘛,娘。”

于淑春没回看她,自言自语似地讲道:“你爹要知道你变得这样能干懂事,不知有多高兴。哎,可我夜里还总梦到你从前的样子,都说女大十八变,可你这一变连带着性情,也忒突然了。”

孟飞鸾心中本就有愧,听了这番话就像是吞了一根长刺进肚,咽也不是,呕也不出,长了几次嘴也不知该怎么接话。

留白漫长,淑春好似想起什么,再开口道:“对了,丫头,我们什么时候将三两银子还回去?”

日前馒头与花生的营生都是她负责掌勺。在灶台背后忙活,没多管出摊的收益,只想着从前做一件生意,而如今做两件,多半能挣多些。

可几日前上街,她听秋姨讲四喜早挣够了还林家债的钱,应还有不少盈余,心里暗暗吃惊,也记着催四喜早些把钱还了。

“眼下距林伯华定的年节还有些时日,不必那么着急。”孟四喜想到林家那头的烂摊子,情绪复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