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皇后命不久矣在线阅读全文 > 155第一百五十一章(第2页)

155第一百五十一章(第2页)

郑尚书也叹道:“太后娘娘,臣倒是认为,如今时间紧迫,若再争执下去影响了吉期怎生是好?不如退一步海阔天空,稍作和缓安抚了皇上,先将祭礼这件大事办好也不迟。”

鄂国公皱眉:“郑大人所言差矣。祭礼上若没有嗣子,文贤太子没个名正言顺的后人供奉香火,叫太后娘娘如何安心?况且娘娘的要求都是正正当当,皇上但凡真是半点孝心,半点兄弟手足之情,早就该答应下来,岂能僵持到今日?太后一直有所容让,给皇上留了余地,想让他低个头下台阶,他不但不念这点好,反用吉期来要挟娘娘,根本就是无理取闹,仗着手中权势妄自尊大,太后身为嫡母,合该端出架子管教管教,岂能容他胡闹!”

这话简直说到太后心里去了,她大声道:“说得好!他要进尺就休怪哀家进丈!他分明已是众叛亲离,无人理会,却还看不清情势,妄图蝼蚁撼树,既然如此无知,那哀家就给他看一看什么叫不得人心!”

鄂国公大喜,忙再推一把:“正是!但是依老臣看,娘娘的手腕还是太柔了,恐怕起不了大作用,没法彻底镇住他。”

太后正咽不下这口气,忙问:“难道懿旨还不够吗?”

鄂国公摇头道:“娘娘那几条要求前几日就说了,但皇上到今天还是一副无关痛痒的样子,可见根本没打到痛处。依老臣看,与其老调重弹不妨用一剂猛药,狠狠刺一刺皇帝的颜面。也为太子和娘娘多争些体面。”他凑近两步,如此这般细细道来。

太后听得大为心动,但还有些迟疑:“当真可行吗?会不会太过了?”她瞥了眼礼部尚书,郑尚书眼皮一跳,犹豫来犹豫去,道:“这事委实不大合规矩。不过俗话说死者为大。娘娘身为母亲,为亡子多争些,群臣即便不满,也无人会责怪娘娘什么。最坏的结果就是不能成而已。况且如今群臣对皇上本就十分不满,没准就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顺水推舟了,若真能成的话,太子殿下身后便是万世英名,流芳百世。而娘娘身为亲母,自也能直起腰杆,日后便是皇上也不敢在娘娘面前放肆。”

太后见他说得有理有据,果然是可行的,顿时心潮澎湃,连连点头:“对,就是这样。哀家即刻就动手添,明日一早就送去紫宸殿,免得夜长梦多。”

唯有绿莹在旁听得愁眉紧锁,上前两步低声道:“娘娘三思。这不合规矩,只怕会惹怒群臣,弄巧成拙,不若待问一问……再说。”她故意将名字含糊过去,但太后和她都知道指的是谁。

鄂国公年纪大了,耳朵却尖,立刻嘲笑道:“这位小姑姑好小的胆子。太后娘娘当日为太子立祠,不也是不合礼法规矩么,但一番慈母之心,连皇上都不敢责怪。如今不过是出自慈心,小小的加一个要求而已,百官即便因此不满,难道他们还能转而去支持皇上么?懿旨上白纸黑字的签名在,他们已经被绑在太后娘娘这条船上,换了船头能有他们好果子吃?”

这话便如一颗定心丸落进太后心里,她心中大定,当即斥责绿莹:“没有规矩的东西,下去。”又道,“把嘴给我闭严实了,但凡有半点消息走漏,哀家决不轻饶。”

第二日,太极门仍是大门紧锁,一切仿佛是前一天的重复,但在朝阳初升之时,一道黄封的小册被放在黄花梨二龙戏珠托盘里,由黄玉亲自捧着,屏息静气端进了紫宸殿里,奉至皇帝身前。

皇帝正和皇后说笑,见这样东西被郑重捧了进来,脸上的笑顷刻就消失了。

他站起身,取了那明黄底色锦凤图案的册子打开细看一回,面沉如水地放了回去。

皇后也站了起来:“那是什么?”

“太后给我的懿旨。”皇帝挥了下手,黄玉会意,便捧到皇后面前。

皇后连忙取了来,定睛一看,不由倒抽一口冷气。

太后的懿旨字数并不多,条分缕析列着四点要求,前三条都是老话题了,给文贤太子过继子嗣,惩戒皇后并纳妃,再则是要安抚老臣,尊师重道。第四条却完全是闻所未闻。

“她要你为文贤太子定皇帝谥号为孝文,且今年恩科秋闱要以怀念孝文皇帝的名义举办,凡进士者皆是孝文皇帝门生。”皇后匪夷所思,“我虽不大明白这些事,却也知道皇帝的谥号非同小可,乃是以一字或几字评断千秋功绩,须得万分谨慎,文谥是这么轻易就能用的吗?”

皇帝道:“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汉太宗谥号孝文,隋高祖谥号文,唐太宗谥号也是文。先帝庙号为文宗,却也未曾用上文字为谥号。”

听了这话,皇后更觉得不可思议:“人生三十非为夭。文贤太子未及三十而夭于父母之前,孝字已是不合适。若再论一个文字,越过先帝去和这些千古名帝齐谥,口气未免也太大了。还有恩科,居然要用他的名义办恩科,太后到底想做什么?”

皇帝看了一眼她手中的册子,道:“你往后翻。”

皇后不明所以地将叠册继续拉开,顿时目瞪口呆,只见朱红的太后凤印之后竟缀着各色各样的字迹写着名字,头一个便是雄强圆厚的颜体,萧稑。王度二字紧随其后。再之后都是人名,少说也有两三百个,密密麻麻,触目惊心。

“这些大臣签下姓名,是想附议太后?”皇后被激怒了,“为了要反对你,他们连该有的原则都不管了吗?这么无理可笑的要求都能支持,读书人的脸还要不要了?”

但愤怒归愤怒,情绪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仍是要回归现实。她焦虑地看向皇帝,忧心忡忡道:“百官谏诤,乃是大事。”但要如何回应,着实是个难题,“这难道就是你说的图穷匕见吗?”

皇帝看着这份懿旨,目光一一扫过上面的名字,一抹冷色在眼底一扫而过:“黄玉。将这份懿旨上的内容和签名的名字一字不差传出去,今日之内,朕要满京城全都知道。”

懿旨是从慈宁殿直接送到紫宸殿的,不知是什么原因,这么大的事,宫外居然无人事先知晓,也没有舆论传开以作声援,直到宫内开始正式散布出来,不少签了名字的大臣自己都大吃一惊,原因无他,只因第四条要求是他们签名时根本不存在的。但宫内言之凿凿,不似有假,这若不是出了什么问题,便是有人做了手脚。顿时,不少人都慌了神,满京城的官员们乱成一锅粥。

这日临近傍晚,长信殿终于开了殿门,有位年纪不小的內侍亲自从长信殿到了紫宸殿:“太皇太后请皇上前往长信殿一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