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皇后命不久矣在线阅读全文 > 146第一百四十二章(第1页)

146第一百四十二章(第1页)

“既然殿下执意不肯,那老臣只好告退了。”老太医行过礼,转身走了。

阿寅过意不去,替他说话道:“殿下,您出门前老太医就来了,您在太极殿用了晚膳才回来,他也一直等到现在。好歹看一看,也不耽误什么。”

皇后看了眼自己的手腕,却依然任性:“我一向不喜欢瞧大夫,从前有规矩压着也就算了,现在我可不怕什么规矩不规矩的,不想瞧就不瞧。你去送送人家,今天辛苦他了。”

阿寅无奈,只好跟了出去。

皇后神色平常,撑起下巴沉思起来,只听竹帘一响,小满跑进来:“殿下。黄玉大哥让人送来消息,方才太妃娘娘和瑶姑娘落水被救起来了,都安然无恙。”

“什么?!”完全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两人竟凑到了一起,这消息委实诡诞,皇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眉心微拧,“怎么回事?”

许是为了不让皇后担心,黄玉传来的消息很详细,小满道:“说是下午瑶姑娘去慈宁殿请安,遇见梁王妃和世子侧妃来觐见,太妃也在作陪,后来许是投缘,瑶姑娘跟着太妃娘娘出了殿,一起往福康宫去,可路过太液池时,不知谁提议的要摘荷叶,结果太妃娘娘不小心掉了下去,瑶姑娘没拉住,也跟着掉下去了。好在跟随的人多,马上就救起来了,太妃只湿了衣服,连点油皮都没破。事后她们都被送去了福康宫,太医们诊过说无事。太妃那里传了话出来说不必去探望,皇上也说您看着脸色仍是有些没血色,今天好好休息要紧,况且您也还在养伤,不必去奔波探病,若实在担心她们,明日再去不迟。”

皇后眨了眨眼,有些想笑,她竟不知陈太妃还有如此童趣的一面:“罢了,替我送些压惊的补品过去,天色已晚,我就不去了,太妃现在恐怕最不想见的就是我。至于阿瑶,就说我吩咐的,让她好好给太妃赔礼道歉,帮着端茶煎药。摘荷叶当伞的鬼主意多半是她出的。”

说完,忽而想到什么,她眉间微紧:“梁王妃和世子侧妃进宫,可是有什么事?与那死去的王康父子有关?”

小满忙道:“与王康父子一点关系没有。她们是进宫来看望两殿的,随行的还有小郡王以及世子的几个小庶子。在慈宁殿谈得兴起,世子侧妃就提议让太妃娘娘在庶子里认个干孙子,太妃没答应,事情就作罢了。”

“原来如此。”皇后深叹了口气,“亲兄弟死得不明不白,她们却还有这份闲心,果然是我境界低了,领悟不了。”又问,“太子妃遇刺,这几日两殿可有命人去京郊看望她?”

小满小心地摇了摇头:“不曾听说。”

皇后更不是滋味:“你跟黄玉说,着人收拾些吃用东西给京郊寺里送过去。让去的人再细看还缺什么,不够的尽管置办。”

是夜,福康宫里灯烛长明直至深夜,陈太妃把自己关在寝殿里闭门不出,守着蜡烛枯坐到深夜,直到听见外面有些许嘈杂人声,她忙从椅上弹了起来,开门一看,果然是皇帝来了。

“这么晚了,你不赶紧回殿休息,来这里干什么?”见到儿子,她松了口气,心里虽然高兴,却还要先埋怨两句。

皇帝见她无恙,就笑了笑,道:“听说母妃落水受惊,必要来看看的,但今日政务忙,到此时才有空闲,可是打扰到母妃休息了?”

“也只有你有心,皇后可是连人影都没见到呢。”陈太妃习惯性在儿子面前抱怨皇后,此时顺嘴就说了出来,但刚出口她就突然惊醒,暗暗后悔,见皇帝脸上的笑意果然有些淡去,她破天荒地开口往回圆,“说起来我没什么大碍,其实也不必劳师动众。你那心肝儿皇后又有伤,等她好了再来,我也领情。”

皇帝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显然他很欢喜,笑道:“多谢母妃体谅。”

陈太妃还是有心结,不想再提皇后这茬。她伸手将儿子拉到角落,确定左右无人,低声道:“你老实告诉我,太后最近可是有什么主意?”

皇帝神色一凛,见陈太妃眼底有盖不住的慌乱,就郑重地问:“母妃此话何意?”

陈太妃就将今日慈宁殿里逼认干亲的事巨细靡遗说了一遍,末了,她心有余悸道:“你娘我虽是小户出身,心思粗浅,脑子也不大灵光,却也是在宫里打滚了几十年的人,怎会真的蠢到不知这里面的厉害?又怎么会任由别人两句好话就昏了头被人牵着鼻子走?皇宫里认干亲从来只认宗室女做干女儿干孙女,若得宠,或许还能破格加封个公主什么的,可有谁认过干孙儿呢?男丁就是子嗣,纵然只是干亲名分,但那小王孙和别人不同,他是至亲里亲上加亲,若还沾上这层名分,又多了多少可做文章的地方。我一听王妙渝的建议,脸上还在笑,背上的汗毛却都吓得竖起来了。”她一把抓住皇帝衣袖,紧张地问,“莫非是太后动了什么心思?或者根本就是长信殿的主意?她……难道还不死心?!”她对长信殿的敬畏远胜于慈宁百倍,稍稍提及都是一副心胆发寒的模样。

皇帝却目光浅淡,神情如常,并没有因此而有一丝紧绷,反而还笑着宽慰陈太妃:“母妃想多了。若真是两殿有这个打算,只要长信殿点头,太后大可以自己去认亲,由她出面岂非比母妃更名正言顺?”

这话一针见血,陈太妃豁然明朗,悬了半日的心这才彻底踏实,一时脱力,就扶着旁边的椅子坐下来,笑道:“你说得有理。是我想岔了,白白虚惊一场。”这桩大事落定,她不免又想到另一件牵肠挂肚的烦心事,到底不吐不快,就抱怨道,“不是娘说你,你非要钻牛角尖守着皇后,暂时不想纳妃,我是软硬招数都用光,实在拿你没办法了。可她既然占了这么大便宜,总得为你想想吧,这么久都不见动静,迟迟没个子嗣,难免平白遭人惦记。偏她没事人一般,卯足了劲处处惹是生非,竟还有闲工夫往外头庵堂里一住一两个月,后嗣大事却半点都不上心,叫娘怎么能不怨她?偏你鬼迷了心窍,不分青红皂白只向着她。”

太妃怨声载道,皇帝反而笑了:“母妃这就冤枉她了。之前先帝孝期我们不曾亲近,这几个月又都政务繁忙,儿子常常忙到深夜,叫她一个人如何有孕?况且我们还年轻,才成婚两年而已,时日还长呢。”

这种明显偏袒维护的话陈太妃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她没好气道:“都两年多了还短呢?我像她那么大的时候你都能满地跑了。你就继续护着她吧,到头来这些担子都得压在你肩上。我是想起来就急得吃不下饭,可你看看她,可有半点心疼你?”虽然仍是愁容满面,但到底没有说出更严厉的斥责,比之从前已算是难得的口下留情了。

皇帝见她气得不再言语,就道:“时辰不早了,母妃不要再胡思乱想,早些安寝为好,儿子回殿了。”转身刚想要走,忽又顿住脚步,回过身来,“听说皇后的侄女被母妃留在了福康宫,她还是个孩子,若犯错惹怒了母妃,还请母妃见谅。”

提到这茬,陈太妃神色有些异样,她气闷道:“不是我留的,是她自己非要留下来赔礼。说来下午在慈宁殿全靠她胡搅蛮缠一番我才找到机会脱身。不然太后她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把我架在火上烤,形势比人强,还不知是个什么后果呢。回宫路上也是她提醒我,可以借摘荷叶假装落水,称病避几日风头。”

她终归对皇后一系戒心难消,彼此强弱悬殊,自己又几次惨败,心里不免又恨又怕,如今还受了人家相助,这种复杂的心情尤甚,“他们方家一个小孩子都这么伶俐,这一家子的心眼只怕比王家也不输。我想了一晚上,你若要扶方家对抗王家也不是不行,可也要多个心眼,皇后胡作非为、胆大包天,你不过冷了她几天,她就敢离宫出走,在外头一呆一两个月,逼着你拒绝纳妃,亲自去京郊接她。这样惊世骇俗的行事放在前朝后妃们身上,怕是想都不敢想,谁知竟发生在本朝本地。你娘实在没用,不是她的对手。可你是帝皇至尊,岂能被她一介后宫妇人左右?这么继续下去,你就不怕再出一个长信殿吗?”

她今晚格外愁绪繁多,但所思所想与之以前的无理取闹已是天壤之别,隐隐透出一股深切的不安,看来,蝉虽鸣噪,却也是最早感知秋意的那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