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皇后命不久矣在线阅读全文 > 117第一百一十三章(第1页)

117第一百一十三章(第1页)

坏消息总比好消息来得更快,那支莲花送出宫门,尚不曾等到回音,第二日晨起便只见漫天乌云低垂,沉沉压地,连一丝晨曦也不见,似乎暗示着某种不详的预兆,早朝的气氛也格外沉抑。

因为昨日的失败,朝上猪人大多萎靡不振,没有开口的兴致。唯独许秉臣一脸黑沉,整个人绷紧了弦,一副马上要上战场的模样。渐渐有人发现这一点,偷偷地侧目而视,窃窃私语起来。

果不其然,待时辰到,皇帝登位,不等其他人说话,许秉臣便第一个站了出来:“臣有本奏。”

满朝上赫然一静。连御座上也许久无声。显然所有人都被惊到了,没人能料到在昨日惹怒皇帝之后,许秉臣竟还敢再出头闹事。

见皇帝迟迟无言,有人幸灾乐祸的抬起头想偷看好戏,不料龙座上两道目光缓慢而冰冷地扫了过来,恰将他逮个正着,这人吓得心肝一颤,忙缩回了头,再不敢流露半分取笑之意。

“奏来。”见许秉臣固执地站得笔直,一脸大义凛然,丝毫没有退回的意思,皇帝到底还是发了话。

许秉臣得了准许,立刻等不及地奏道:“臣听闻皇后私自离宫,如今音信全无,敢问圣上,如此骇人听闻之事可是真的?!”

此言一出,便如水入油锅,炸得群臣一片哗然。朝臣们有震惊的,有看热闹的,有惶恐不安的,更有许多看戏不嫌事大,借机散布听来的各种小道消息,试图搅混水的,一时间,朝堂直成了菜市场,这些朝中肱骨比那抠脚磨牙的闲汉也不遑多让。

一团沸腾里,独皇帝安静高座在上,他并未动怒,徐徐将视线落在许秉臣身上,审视着自己的老师。

异样的平静反而比怒容相向更显得可怕,许秉臣多少有些不安,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他一咬牙,索性一不做二不休,高声道:“圣上,皇后乃一国之母,乃是天下女子的榜样,合该贤良淑德,谨守妇道,这般视体统规矩如无物,又如何能垂范天下?”

质问声阵阵回响在大殿,真可谓掷地有声,众臣被他番这咄咄逼人给惊得目瞪口呆,私语声很快平息下来,都屏息静气看着这对师生针尖对麦芒地打擂台。

皇帝波澜不惊地扫了众人一眼:“老师的消息好生灵通,后宫中的事竟也了如指掌。”

许秉臣早料到有此一问,不慌不忙道:“皇上的家事亦是天下事。此等大事,臣身为朝臣,自是责无旁贷。”

这回答听着振振有词,实则不过是避重就轻,素来耿介忠直的老臣竟也学会了打太极,皇帝不置可否地笑了笑,轻描淡写道:“不错。皇后前几日的确出宫了,只因文贤太子追封之事,太子妃思念丈夫,卧病在床。皇后心中关怀,便前去郊外慈悲庵探望,在那里盘桓几日照料病人。因此事涉及太子妃,所以朕与皇后都没有声张。”

他再度看向台下的许秉臣,似笑非笑道:“老师从前教导过朕,君子持重,不窥内闱。一知半解时最忌置评。怎么今日,对待朕的家事老师却这般心急,屡屡破例。朕实在百思不得其解。”

听出话中嘲讽之意,许秉臣还是头一回被皇帝如此对待,不由老脸一僵,又觉察四周都是不怀好意的嘲笑和窃窃私语,更添了臊意:“臣,臣……”他卡了壳,偏偏周围突然鸦雀无声,连自己喘气的声音都异常响亮,众人目光越发灼灼,让他的窘迫更无所遁形。

这般尴尬之时,有大臣出列为许秉臣解围:“许大人帝师出身,身为皇上的老师。或许劝诫之言急躁了些,但这也是出自一片忠心,尽为人臣为人师的本分罢了。”

许秉臣一个花甲之年的两朝老臣,这辈子还不曾在朝堂上如此颜面扫地过,而让他这样难堪的竟是自己的学生,他又羞又气,方寸一乱,干脆铁了心,上前两步,跪下奏道:“皇上既记得老臣曾为帝师,那老臣就觍颜再进一言。方氏皇后善妒无子,任性妄为,以至于皇上成婚多年仍旧膝下空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江山社稷计,为皇上的圣明计,老臣恳请皇上广选良家子,充实后宫,早日开枝散叶。切不可执迷不悟,耽误了社稷。”说罢,附身伏地,长跪不起。

一连两天,旧事重提,变本加厉,许秉臣这行为已经不是固执那么简单,简直可以说得上是死磕了。用自己帝师和老臣的双重身份与皇帝死磕。

皇帝这一次没有立刻回应,他看向其他朝臣,奇怪的是,许多人脸上竟然都流露出赞成之意,就连一向对皇上忠心耿耿的几位也都有所迟疑,显然,不止一个朝臣有这个想法,只不过一直碍于皇帝威严而不敢置喙,今日许秉臣执意要捅破这层窗户纸,倒给了他们表态的机会。

“皇上。”又有一位臣子出列,“许大人所言不无道理。先帝孝期已过,如今朝堂稳固,四海升平,就连北方蛮族都有意与我朝修好。天下太平,国本自是头一等大事。”

又一人道:“正是。如今后宫空虚,中宫无所出,臣以为如此情状于国本无益,也是时候选新人入宫。后宫花团锦簇,也是皇后贤德,这许多对中宫的流言蜚语,自然也可迎刃而解了。”

一时间众人炸开了锅似的纷纷进言,你一言我一语,出奇一致地都要求选妃,也不知是怎的,不知不觉间皇帝倒成了众矢之的。他们越说越激烈,将祖宗家法,孝道伦常,江山万代都搬了出了,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一条条往御座上砸去,仿佛一座座沉沉的大山,光是听一听,就叫人喘不过气来。几有势不可违之势。众口一词,众志成城,越发显得高台之上的皇帝势单力孤。

皇帝冷眼看着台下诸臣,正逢台下说得口沫横飞、热烈沸腾之时,他突然站起身来,一言不发地大步走了。黄玉连退朝都没来得及唱,忙一溜小跑地跟了上去。只留下一众臣子面面相觑。

明明是大好的势头,眼看就能达成目的,谁料皇帝来这么一出,竟又是不了了之。虽然几位御史仍旧不肯罢休,声称要上本再奏,但皇帝今日的态度大家都看在眼里,不少人心中一番盘算,隐隐敲起了退堂鼓。

“可惜了。”有人私下叹道,“这般天时地利人和,居然还没能成事。看来咱们皇帝心志之坚,远胜于先帝。”

“连皇上倚重的那几个也没敢开口拦阻,萧丞相和王度大人也都不曾发话,可见皇后素日所作所为是何等不得人心。也不知是怎么鬼迷心窍了,皇上竟还如此护她,执意与朝臣为敌。他难道就不怕朝堂不稳吗?”

“嘘!”旁边人突然用力拉他袖子示警,又努努嘴,往稍远处示意。

只见黄玉不知从何处钻了出来,仿佛没看到众人的异样目光,凑到许秉臣面前,满脸是笑:“许大人,皇上请您去一趟。”

————————————————-

太极殿的后殿室,仍是一片沁凉安静,香炉中袅袅而起的御香唯有龙涎一味,比之从前少了几分辛热,更添了宁静悠远之意。

约莫一炷香之后,门外传来两道脚步声,只见黄玉跨入殿内,又转身打起玉竹帘:“许大人请。”

因皇帝才刚明显动了怒,这个当口的召见比鸿门宴也不遑多让,许秉臣有些犹疑,在门外徘徊片刻才鼓足勇气跨过门槛。只见皇帝一袭素衫,正负手立在墙边,似在观赏墙上字画,殿内处处简洁整齐,没有暴怒乱砸后的迹象。他稍稍放下心来,低头走了几步,跪在不远处行礼。

皇帝平静地赐他起身,眉目间一如往常,仿佛什么不快都没有发生过,只是因着画而生出几分感慨:“十岁那年先帝钦点师傅来教导朕。因开蒙晚,学得慢,着实费了师傅不少心血。”

教导的学生继承大宝,这是许秉臣平生最得意事,他露出欣慰的笑:“为皇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老臣分内之事。”又坚持道,“老臣一片丹心为皇帝着想,还望皇上听采谏言,莫要一意孤行。”

这人显然不懂什么叫识趣,越发哪壶不开偏要提哪壶,黄玉虽明白,却只看了他一眼,并没有出声来打圆场,而皇帝也没有说话,任由他自顾自继续说下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