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皇后命不久矣在线阅读全文 > 115第一百一十一章(第1页)

115第一百一十一章(第1页)

不知不觉,一弯新月升起,从远处的树梢探出一角尖尖,远远看去仿佛是一点星,但月终究是月,即便只是一角,仍旧光芒耀眼,灿烂过漫天星辰。

“先帝爱琴,上行下效,永平朝一度习琴成风。但你方才也说了,五音出自七情,仕宦之人心有所图,投机之辈琴音难纯,心不静,意不纯,乐音犹如挠刮锈铁,听在耳中何其难受。即便是太子与载业两个,太子公务繁忙,无心精进,而载业,他才华过人不亚仓舒,琴于他不过是锦上添花的一朵花而已,世人赞他琴技高超,指法精妙。我却多听出了四个字,‘无心于此’。”

太子妃低下头,珍爱地抚摸自己的瑶琴:“琴棋书画,琴居首位,又有诸多圣人先贤的赞美做加持,众人便以为此物雅极,为君子之配,对其多加称颂美化,几乎奉上神坛。但它本是上古先人用来沟通天地,融情万物的媒介。世人习琴,通常习的是乐理指法。要想沉浸其中,须得观照自我,澄澈心境,身心融于自然,万物才会凝结于指尖化为宫商,声晖相化,超然物外。”

皇后将这番话默默在心里过了一遍:“大嫂这话像打禅机。叫人似懂非懂。”

太子妃素净的脸被月光笼上一层薄晖,温和淡远:“道法、儒理、禅机,至深处本就是相通的。心随境转,返璞归真,方得自在。”

皇后忍不住笑了出来:“越说越像论道参禅了。古人有清谈妙语。我却是个俗人,读的书不多,太深奥的道理着实听不懂。”

太子妃并未介意她的鲁钝:“你不必去理会。因为那些话无论说得如何玄妙高深,粗炼而出也不过四个字,遵从本心。”

皇后呆住了。夜风潇潇,树树皆有声,便如梵唱四起,宛如天籁,冥冥中不知何处一点光落在额心,一线浅浅凉意从头顶直通脚心。

见她猛地愣在那里,太子妃微微一叹,看向远处渐渐露出形状的蛾眉月,“但这四个字,听来容易,却是世上最难做到的。世间繁杂,物欲横流,人在其中自是难以免俗。元极宫至高无上,是天下的中心,汇集了天下的权势富贵,更聚集了天下的欲望恶念。生长在此,最不能有的就是本心。一旦有了心,就有了弱点,就会更容易败为别人的战利品。可若弃了本心,一味阴谋算计,争权夺势,操控人心,纵然最终能够站在山巅俯视众生,其实也只是沉沦为世间欲念的一道缩影罢了。”

皇后的表情突然凝重起来,定定地看着太子妃:“大嫂与我说这许多,与霁月和良臣,又有什么关系?”

太子妃一阵沉默,道:“莫要嫌我交浅言深。话若不说得通透明白些,恐怕无法让你厘清内中联系。”她轻轻拍了拍茅亭粗糙的亭柱,“你可知这间茅亭,便是你家夫婿十六岁时亲手所建。”

“他?!”皇后讶然。

太子妃点了点头:“他那时与皇济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法师很相得,时时来寺里讨教琴技。因不想琴音扰了别人清修,就在不远的深山中寻了这处清净地方。他很羡慕那位法师能徒步行脚,走遍大半个大乾弘法修行,曾对我说,平生所愿就是加冠成人后能携琴游历天下,替父兄踏遍大乾的河山。”

“不过,”话锋蜿蜒回转,道出了那个所有人都已知道的后续,“诸事难料,后来他登基为帝,这个愿望也就成了意气之言。那日听说他已封琴,我虽惊讶,但也觉得是意料之中。他于琴道钻得太透,性子也过于平和无争。心静意纯之人,是无法坐稳那把椅子的。封存旧琴,想必更是封存的那个横贯他整个少年时期的不切实际的野望。”

皇后这段时日心心念念的就是想知道他的过往,但终于有人一一道来,让她得偿所愿,她心里却只有说不出的难受。

皇后的唇动了动,似乎有许多疑问,但最后问出口的,却是一个看似不大相干的问题,“那位老法师如今在何处?先帝孝期常有皇济寺的法师入宫做法事,可我从不曾听说有这么个倍受皇上青睐的人。”

太子妃又叹了口气,她今晚的叹息似乎格外多:“楚王被封为新太子的次月,那位法师得了御旨,恩命他去辽北一所古刹做住持,可惜一路北上路途遥远,行途又太过清苦,他年老体衰,力不能及,行到半路就圆寂了。”

皇后的手慢慢攥成拳,心中溢满酸涩,喃喃道:“……圆寂了?”

“这便是我所仅知的,有关那两张琴的旧事。至于后来的事,我远离宫廷在外修行,再不知道了。”

“大嫂能告知这些,我已经很感激了。”皇后站起身来,一揖到地,“这些旧事,他不肯对我说,宫中长辈不会说,内侍宫人们不敢说。唯有孤注一掷来大嫂这里试一试,而大嫂与我从未有过交集,却毫不见外,尽数相告,实在感激不尽。”

“不必谢我。”太子妃目光平和地看着他,“太子殁后我孤苦无依,是皇上念及当初半师之分,伸出援手,将这处后山赠予我做避居之所。今夜能略尽绵薄之力,也算还他几分人情。——有关苏雪贞,你可还有想问的?”

皇后毫无兴趣地摇头:“无关之人,不值得费心。”

太子妃深感意外,前日在慈宁殿皇后还因为苏雪贞的出现而惊怒非常,怎知才两天功夫她的心情竟已南辕北辙,不由奇道:“何出此言?”

前日事出突然,皇后一时没反应过来才会那般失态。但这两日静下心来回想,又有了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感受,她坦然答道:“音如其人,苏姑娘的琴曲过于浮躁谄媚,连我听了都觉不入耳,皇上也断然不会喜欢的。”

她说得随意,却不知这话在太子妃心中激起了怎样的轩然大波。

“哐啷。”却是那陶壶被太子妃不小心碰落,摔在草席上,立刻湿出一片暗色的水痕。她被自己引起的声响惊到,回过神来,忙俯身将壶身壶盖一一捡拾放回原处,沉默许久,又道,“其实那日在长信殿里,还有些别的情景,想来你也定是不知道的。但这些话这些事,若我不说,大略也不会有别人同你说起。那日你生了气,总低着头,便没注意到,皇上的目光无论看向哪里,同谁说话,最后总会情不自禁地看你一眼。你略撇一撇唇角,都会引得他心神不安,和旁人说话时也总是走神,连话也说错了几处,这几乎是从未有过的事,只不过众人都揣着明白装糊涂,只做不知道罢了。宫里人个个都有七窍玲珑心,苏雪贞的出现多半因此而来。你在慈宁殿那番遭遇,心中一定气愤难平,想必还会对皇上生出怨气。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那些人如此急切要趁虚而入,并非是发现有空子可钻,恰恰相反。正因为担心日后再无空可钻,才会心急出手。”

太子妃也是王家之女,闹出苏雪贞这事的都是她的至亲,但她仍坦坦荡荡将事情真相给皇后剖个分明,又良言相劝,“你若没想明白也就罢了,既然你已经回过味来,知道她根本不足道,又何必再置气下去,若总这么僵着,岂非正中了那些人的下怀?”

这话恰恰点中皇后最大的心事,她心头酸得难受,索性将话都倾吐出来:“大嫂有所不知,并非我无意修好,而是他。若有什么话直说就是,何必憋着。即便是一言不合打一架,好歹我还知道问题出在何处,胜过这样什么都不明白,没头苍蝇似的乱撞。”

她分明既委屈又嗔恼,却到底不舍得用太重的语气,刻意将情绪平复些,听起来像是寻常的埋怨,“莫名其妙就生了气,还避到前朝去,我在后宫无论做什么他都不闻不问。就连我想去前朝找也让人拦住不让去。简直就是个刺毛栗子,叫人恨得想一口吞了,却不知何处下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