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我在冥界当大佬 板栗大帝 > 第150回 两派的争论(第1页)

第150回 两派的争论(第1页)

两派的争论

正是由于羊祜对东吴的“怀柔”政策取得巨大成功,司马炎改封羊祜为征南大将军,恢复其贬降前的一切职务,开府仪同三司,可以自行招募工作人员。

叶枫仔细研究了东吴的政治、军事形势,认为要想取胜东吴,陆军是没有问题,最主要的还是水军差点。了解到益州刺史王睿素有军事才能,又善于使用水军,自己直接上言有些愚笨,于是编成歌谣,叫小儿到处传唱。

羊祜出外巡查,听到小儿唱道:“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崖上兽,但畏水中龙。”

羊祜听到了这些童谣,对叶枫说:“这个衔刀浮渡江,一定说的是征伐东吴的事情,只是不知道这个阿童是谁?”

底下幕僚说道:“听说最近益州刺史王睿被

征召为大司农,他的小名就叫阿童。”

羊祜听后大喜,说道:“你不说我倒忘了,这个阿童真是个人才,叫他统领水军绝对没有问题。”

于是,羊祜积极推荐王睿为水军统领,让他在长江上游造船,好训练伐吴水军。当时在晋朝内部,王睿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但司马炎还是力排众议,叫他在益州统率水军,做好伐吴的准备。

羊祜在荆州训练士卒,积极备战,经过七年的练兵和物质准备,,晋国的实力远远地超过了吴军。不久,吴军主将陆抗又病死,吴国的内部矛盾更为尖锐,羊祜认为机会来了,给司马炎上了一道书,叫《请伐吴疏》。

伐吴这么大的事,司马炎不敢自己做主,急忙召集诸位大臣,商量这个事情。

这时候的叶枫,早已回到了洛阳,当然也被召来开会。会上,有官吏读了羊祜的这部奏折,书中

主要是这么说的。

“先帝顺应天意人心,西平巴蜀,南和孙吴,海内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人心安乐。而吴背信弃约,使边境又生战事,国家气数虽是天定,而功业必靠人为,不灭东吴,则士卒百姓无安宁之日。

“然而灭蜀进军时,蜀国好像连一道篱笆都没有,我军斩将夺旗,斩杀敌军数万,乘胜席卷蜀地,直捣成都城下,汉中一带的蜀兵,像鸟栖于巢一样不敢出动。这也并非蜀人不愿战,实在是力量不足与我军抗衡。

“到刘禅投降时,蜀地各营垒官兵便悄然四散。江淮的难渡不会超过剑阁,山川的险要不会超过岷山汉水,孙皓的暴虐超过刘禅,吴人的贫困甚于巴蜀,而大晋的军队多于前世,军饷兵械多于往日。不趁此机会平吴,而屯兵据险相守,使士兵役夫日夜辛苦于战争徭役,旷日持久。

“这种状况不能维持长久,应当及时定夺,

统一四海。如果率领梁、益两州军队水陆并进而东下,荆楚军队进逼江陵,平南,豫州军队进攻夏口,徐、扬、青、兖等州军队进军秣陵。击鼓摇旗作为疑军,多方齐进,使敌军虚实难辨,以东南一角的吴国,抵挡天下大军必然兵力分散,人心慌乱,各种军需紧急难备。

“这时巴、汉军队顺流而下,直捣空虚腹地,一处陷落则全境震动。吴国国土沿江,没有前线后方之分,东西数千里,处处设防,战场广大,不能安息养精。孙皓肆意妄为,与下属互相猜忌,名臣重将失去信心,所以像孙秀这类人都害怕威胁而来投降。

“将帅疑于朝廷,士卒困顿于战场,没有保国安民之计,人心散乱,平时即有叛离之意,一旦兵临城下,必然有人响应而来降,他们最后不会齐心拼死尽忠是可以预见的。

“吴人做事急速而不能持久,弓弩戟盾等又不如中原,只有水战于他们有利,但我军一入吴境,

长江就不是吴军专有,吴军回头保守城池,则是去其长而露其短。晋军深入敌国,远离后方,必有死战的决心;吴人在本土作战,会有败则退而守城的念头。这样看来,平吴之战是很快可以取胜的。”

待官员朗朗上口,铿镪有力地读完羊祜的《请伐吴疏》后,司马炎问大家:“众位爱卿,征南大将军的意见如何,请大家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

司马炎的亲家贾充首先站出来反对说:“吴有长江天险,且善水战,北人难以取胜。况且北方刚刚平定,还不安稳,需要休养生息,积蓄财力。现在就和吴国进行战争,恐怕并非其时。”

张华站出来说:“吴帝孙皓腐化透顶,他不但对广大人民残酷剥削、镇压,而且在统治集团内部也排除异己,用刑残酷。孙吴现已是‘上下离心’,如此刻出兵,可不战而胜。如果错过机会,吴人更立令主,励精图治,再去灭吴就相当不容易了。”

王戎是羊祜的堂外甥,好出风头,说大话,

说个小事,也言辞华丽,滔滔不绝。羊祜对他不以为然,还批评过他,说他说话言过其实,不实事求是,要误大事的。西陵之战中,王戎跟着杨肇,犯过大错,羊祜按照军法,差点儿处斩他。

王戎看到机会来了,也讥讽羊祜说:“我看这个羊祜,就是好出风头,仗着大权在握,随便挑起战争,于我晋国千万人的生命于不顾。要是随了羊祜的愿,我大晋国非遭大难不可。”

荀勖也跟着王戎说:“随便发动战争,万万不可,根据目前实际情况,还是要再建设十年八年,等条件成熟了,再征伐吴国不迟。”

叶枫看到自己不说话不行了,也站出来说道:“当今主上有受禅让的美名,但功德尚未著称于世,吴人暴政已到极点,此时伐吴可不战而胜。统一天下而兴办文教,则晋主可比尧舜,而臣下犹如稷契,这是百代难逢的机会。如果放过这个机会,孙皓或不幸死去,吴人另立英明君主,虽有百万大军,长江是

难以越过的,这不是留下后患吗?”

杜预也支持叶枫说:“太师太傅说的极是,此时伐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错过这个机会,恐怕以后再也没有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