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点头,许下天下太平的愿望,“世界大同,天下为公。”
她小小的双手还牵着她,个子小小的一点点,顶着一张粉雕玉琢的小脸,严肃地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婢女听不大懂,可也听得出是句书上的话,惊叹不已,宋怜叫她宝石一样清澈明亮的眼睛看着,脸颊竟泛起热来,心生羞愧。
她并非真君子,真圣贤,做这些,从来只是因为利益,为声望,为立锥之地的权柄,并非天下为公这样无私的鸿愿。
但小宝误会了,她一直想同她解释,但被这样看着,竟开不出口来。
宋怜摸摸她的头顶扎出来的小发圈,恰好蹲着,又没忍住在她额头上亲了亲,亲眼看着小孩白皙的脸颊像是开水烫着的虾米一样顷刻红起来,眼睛亮晶晶湿润润的,她脸颊也有些热得不好意思,“明日我去潭县看船,带你一起去好不好——”
沉稳的小孩差点原地蹦跳起来,开心得小幅度的转圈,立马就要去收拾自己的小包袱。
外面在催,宋怜看了眼忙得像小陀螺一样的小孩,笑了笑,先去接旨。
第一次接旨的时候,宋怜心里惊疑不定,三年来已接过四次,猜因着长乐还有后院里住着的道修,还有她常年乔装的样貌,他没有怀疑过。
再给她三年时间,介时她便有了即便被他知道,也可以护着小宝不回宫的能力。
这次的嘉奖竟带了‘圣贤’二字。
宋怜从孙季手里接过圣旨,心里五味陈杂,倘若高兰玠日后知晓是她,对这卷嘉奖,要悔不当初了。
她同孙季熟识,基本的礼节之后,来往并不生疏,想旁敲侧击问问那人的情况,毕竟不妥,只好作罢,其实不必问,他是皇帝,身边有人照料,且能南巡,身体必是不差的。
孙季道,“夫人还真神,陛下已经同意修水渠连通古州和邑州。”
宋怜但笑不语,这条水渠一旦掘开,邑州有三十万亩田地受惠,运送货物的路程从十七日缩短到
九日,现下边关安稳,风调雨顺,朝廷有余钱,此时不修,更待何时。
她朝孙季道,“海货我们比不过江淮,但山货我们有优势,已发现忻城附近的南岭适合种植丹参枸杞,大人可同周大人提一提,这件事于忻城大有裨益。”
孙季忙问,“那咱们古州有这十一县,都适合重什么——”
丹参枸杞可都是贵重东西,种得好,可比种粮食好多了。
宋怜笑起来,“还在探查中,有结果了立时告知大人。”
孙季知这也急不得,孙季叹息道,“当真不用引荐么,陛下三日后去一趟寻城,月中就要起驾回京了。”
宋怜自是不用,“陛下厌恶丹道,见了驾,恐怕牵累家里人,就不了。”
孙季更是连连叹气,秦氏容貌虽一般,可实在太能干,当初他便想让弟弟来求娶,谁成想竟是个有夫君的,只不过一直坐在家观里修道。
原本是在彤云观修道的,因厌恶记恨他的男子太多,这戴阜之不胜其扰,才不得已搬回家里的。
孙季几次让夫人来说项,想劝她和离了再找,古州城有大把好男儿,奈何她竟是个痴情的,任凭如何说项也不动心。
时间长了,孙季也隐隐有些明白过来。
凡嫁了个想管事又不那么有能力的,还不如戴阜之呢。
他将圣旨送到,这便告辞了。
宋怜让甲大送他出了府门,回去以后小长乐已经洗过澡坐在榻上了,见她进了屋从榻上跑下来,给她递了巾帕,等见她取掉脸上用来伪装的贴饰,擦了药汁,又跑去拿梳子,示意宋怜坐下来,要给她顺头发。
宋怜莞尔,在梳妆镜前面坐下,小孩踩着凳子站在她背后,拆掉她的发簪,用檀木梳给她梳头发。
宋怜往脸上涂药,长乐隔着镜子,看见娘亲脸上的红点点,停下用手重重拍了拍心口,才又接着认真给娘亲梳头发。
可是又忍不住去数有几个,每次她看见娘亲洗漱,卸下脸面,脸上都有红点点。
便又停下,再拍了拍心口。
宋怜听见声音,回头看小宝,把她抱来了身前,给她把了脉搏,小孩这几年偶尔也会生病,她医书翻的比以前多,医术比以前好一些,没从她脉象上看出什么,“哪里不舒服么长乐。”
见小孩目光一直看着她的脸,便有些懊恼当着她的面洗脸,用额头跟她贴了贴,“不疼不痒的,擦了药就好了。”
她从袖子里掏出一个草编小狸猫,递给她,“在马车上编的。”
小狸猫胖胖的,带着草木的清香,长乐接过,小手拿着翻看,小小呜呼了一声。
宋怜看她喜欢得眼睛亮晶晶,心里愧疚,她没给孩子下厨做过饭,很少有空做衣裳,想着等过个三五年,彻底没了后顾之忧,她要把这些缺失的都补给她。
邑城潭县最出名的是码头和商船,高邵综和王极两人乘船从邑城郡府到潭县,已看出了这些船只的不同之处。
“竟是海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