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张的分数除了表现在场馆里永无止境的娃娃雨之外,就是网络上一茬又一茬的上亿讨论度了。
丛澜满分
丛澜是谁
花滑
冰迷接连屠了各大sns的热搜榜,小众项目一下子就成为了今日的焦点。
孙娅然在解说中反复解释着为什么丛澜能拿到满分,以及这个分数里是否存在所谓的“gs偏待中国选手”。
“对于大多数运动员来说,她们的实际水平要去争夺分数区间里的最佳分数,但丛澜不一样,前两年她是这样的人,现今她的最低水平也几乎是与满分持平的。”
孙娅然反复强调:“丛澜的实力,已经远远超过规则的要求水准了。”
她的即时解说很关键,因为是中国的官方解说,本就具备权威性,提前说这些会避免不少的麻烦。
哪怕不能完全避免。
跟来现场的isu官员里,好事者算了一下这波热度,发现他们估计错了,一场比赛兴许比他们一整个赛季赚的钱都要多。
或许至少顶的上他们三个赛季的收入,后续的延伸收益会更多。
赞助商们已经开心疯了,挡板上那偌大的logo不单单是名气,还有随之而来的各种宣传效果,这笔钱花得着实是值。
谁能想到会有这样的一幕呢?
原以为最大的噱头已经在前面的比赛里都出现过,世锦赛再好也只是那般,却不料居然能出现全部满分!
就好像《风暴》出现的那一个赛季,逢出即wr,无人想到它一山更比一山高。
都以为丛澜已经登顶了啊!
“快出分!”
“别算了别算了!”
“计算器给我丢了!”
现场中的大屏幕上在不断滚动着裁判席的给分,有的人对七个技术动作反复地修改,3a一会儿给+5一会儿给+4最后又在嘘声里给+5,pcs也要么975要么1000,纠结得要命。
九个人里一半多都在斟酌着,尽量地寻找哪里能扣下1,哪里能少个025。
为此,他们紧皱着眉头,就差抓耳挠腮了。
大屏幕上一直变动着的实时打分,这会儿看上去热闹得紧,裁判们改来改去的频率越高,越显得他们跟猴子似的,惹人发笑。
丛澜抱着保温杯,她有点冷了。
于谨:“太慢了。”
茱迪:“想看结果。”
丛澜手欠,扭头把脑袋后面的花暗戳戳地摸了个遍,嘟囔着“好想拽一朵”。
也不是没收到过花,但这种花团锦簇的氛围里,“揪一朵”是人心里的痒痒肉,就想犯一下贱。
她不是多么的紧张,已经完美发挥过了,能做的也做完了。
丛澜期待,但不会惧怕这份期待落空。
她已经不是13岁的她了。
观众们开始嘘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