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大哥真是好谋算!小弟佩服!看来这次,五郎他们是要吃苦头了啊!哈哈哈哈!”
。。。。。。。。。。。。。。
几日后,几个州府原本火热朝天的招兵真的开始有所收敛。
前去应招的百姓们都是身强力壮,被苛捐杂税逼得活不下去的庄稼汉。
按理说,都是最好的当兵人选。
可是官府却百般推脱,搞得大伙是莫名其妙。
眼下,济州府的征兵处,因为这件事,百姓们就闹腾了起来。
但无论百姓如何讨要说法。
官府说来说去就一个意思,
不收!
百姓们这就纳闷了,这告示上白纸黑字,还盖了皇帝的印章。
为什么一个都不收了?
站在最前面的一个壮汉怒问道:
“你们官府到底是什么意思啊?说了要征兵,为何不收俺?”
“俺家田地也被你们霸了,连口吃饭的地方都不给吗?”
其他百姓也纷纷为他鸣不平。
“李小四可是俺们村最好的后生了!身强力壮!你们居然都不要?”
“就是,他家交不起税钱,你们夺了田地就算了,就不给人家一个吃饭的地方吗?”
“这到底招不招兵啊?一天下来,一个人都没进去!”
“皇帝可是有谕旨的!你们一个都不收吗?抗旨了吧?”
“。。。。。。。。。。。”
抱怨了这么多,说到底,百姓们只是想找个可以吃饭的地方而已。
可是负责此事的校官却一脸不以为然,只记录名字,却不招用。
口气不耐烦的说道:“啧!你们这些乡下人懂什么?什么抗旨?老子当了那么多年的兵,谁行谁不行,难道不清楚吗?”
“你们这些人本老爷都看过了,说不行就是不行!不适合当兵!”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皇帝下了圣旨是一回事,你合不合适当兵又是一回事。
这个校官就是当地的兵马都监安排在这阻挡百姓投军的。
他们可没有多余的钱养这些人。
所以随便几句解释就打算应付过去。
“去去去!别打扰老爷吃酒!都回了!”
百姓们见到投军无门,都纷纷散去,叹气道。
“哎,现在朝廷说的话到底哪句能信啊?”
“估计又是官老爷们在做什么勾当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连圣旨都不管用了,这大宋天下,到底是怎么了?”
“算了,去登州府碰碰运气吧,不然真没地方吃饭了。。。。”
唉声叹气中,百姓们对官府是失望透顶,也大致猜到了官府这是在干吃空饷的勾当。
报国无门之下,只得纷纷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