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皇后心如刀绞,朱由检面色涨红。
群臣视其为无误,唯独一个帮他说话的臣子,还被打翻在地,口吐鲜血。
沈炼淡淡道:“将那位同僚带出行宫吧,送回家里去。”
“遵命。”
不到万不得已,沈炼根本懒得对同朝为官的人下死手。
也许有着遗留后患的可能,但作为一个人,
路边的狗对自己叫两声,谁会去认真在意,顶多是踹两脚而已。
回到朝中时,一切如同往常运转。
接下来,就是要应对与后金之间的战争了。
如今已是崇祯二年。
——
崇祯二年,十月。
蓟辽督师袁崇焕上疏朝廷,兵部尚书孙传庭亲自将奏疏递交过来。
沈炼翻阅过后,眉头一皱,随即看向身后的军事布防图。
“奏疏上,袁崇焕向本王保证,只要他在宁远一线,皇太极这辈子都别想从宁锦之地南下。”
“当初,皇太极宁锦之战落败,他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再加上这两年来,袁崇焕在不断加强宁锦防线,皇太极根本打不破。”
“那么极有可能,会从蒙古绕道,剑指长城蓟镇,从那里直逼顺天。”
目前来看,皇太极的行军路线只有这一条,除非他要继续在袁崇焕的关宁锦防线死磕。
沈炼掌权以来,对北方的经济封锁和商业封锁,几乎加强到了极致。
关外的日子本就不怎么好过,要是再不进入内地,他们同样无法维持住后金这座帝国的运转。
大明则不同,只要解决了土地问题,数以万计的百姓就会成为源源不断的后继力
量。
孙传庭则分析道:“蓟镇地区,防守薄弱,金军只能选择打一个出其不意,以此来接近顺天府,如果让臣来部署,会在周边布下重兵,尤其是在龙井关和大安口两个地方。”
“那样的话,时间一旦拖长,皇太极就会撤军。”
沈炼对这个局面不是很满意。
既然要打,那就在最大限度里削弱乃至于歼灭敌军。
“崇祯元年,皇太极也将内部的忧患给扫除干净了,咱们杀了不少权贵和世家,国库有所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