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由两个人在屏风那里拉动卷成一团的画,让画一幅接一幅“动”起来;第二次,对方搬上了胶卷,用老旧电影投屏的方式,将画风一致的画面投影上去,半点儿没引起轰动。
电影本身没有声音,靠的是屏风后面的口技人员,配乐也是现场弹奏。
叶蝉衣倒是觉得比在电影院看剧要享受得多。
不过重点不是这个,重点是她奋笔疾书,记录了影片上不少的细节,细到那采花的小女孩蹲下来时,画面上的叶子有几只虫子,叶蝉衣都数了。
随着影片播放,叶蝉衣逐渐在这些故事里面,看到了不少和之前重叠的人物。
譬如这个小小的采花姑娘,和第一场那被割喉放血的小姑娘,样貌就很像,住的地方环境也一致;譬如那个在河边摸鱼的小男孩,脚踝上面有一圈小伤疤,这伤疤,大佬挠痒痒的时候,就出现过。
很奇妙。
前面五个看似没有任何关联的故事,在画夫子这里,全部都联系起来了。
——这就是一个小镇里,普通老百姓们一生的片段剪影。
叶蝉衣猜测,这或许会和到时候出现的恐怖场景相关。
就是不知道这恐怖场景,和在座的哪些人关系更大一些。
她的眼神,落在天公子的后脑勺上。
该是他了吧。
她在天公子觉察之前,垂眸继续记录影片上的细节。
记了十多张纸的叶蝉衣,信心满满,几乎膨胀。
这次答对的题目数量,肯定差不了!
影片一结束,拿到卷子后,她就迫不及待蘸了墨,准备下笔。
低头拉近卷子一看——
题一:故事开头,采花的姑娘远远眺望河流的另一端,请问她的眼里,当时映照出什么?
题二:牛牛因为偷吃王奶奶家没煮熟的瓜,放了几个屁?都熏到了在场的谁?被熏到的人只是善意在笑还是怀恨在心?
题三:王奶奶对抓鱼小子讲了一番话,促使他离家学艺,请问你觉得是哪一番话?请简要分析抓鱼小子当时的内心想法。
……
叶蝉衣:“……”
一眼扫过三十题,大半没有头绪,有头绪的题目里面,大半不敢肯定。
她想把自己的记录团起来,丢天公子的头!
气死了。
这和复习到的内容全部没考有什么区别!
苦逼考生抓耳挠腮,还是只能用真诚蒙混过关。
写完卷子时间刚刚好。
她吐了一口气。
这一回,扫描分类完的画夫子,让他们回去睡一晚,言道明日一来,便从笔试题进入实操题,请大家务必养精蓄锐,用心对待。
一群江湖人挠头:“什么是实操题?”
画夫子没有回答,只是朝他们露出个诡异的笑容。
啪!
大殿内灯火齐齐熄灭,只剩下殿外六个熊熊燃烧的火盆。
火盆照进来,火光稍弱。
再回头,只见什么桌案、凳子、屏风……还有院长和夫子,全部都消失不见了。
江湖人心里那叫一个慌啊,都拿不准要做什么。
他们下意识看向天公子。
天公子却在看叶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