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有两百多年的时间,没有那个诸侯敢称王了。
可再到昌含笑这,他依旧让人喊他昌伯,而非昌伯。
周朝六百三十四年开年,便是在诡异的气氛中开始。
此时的纪国国都。
纪伯,纪胜,纪凌,郑锡等人罕见聚在国都。
因为昌桓王,或者说昌桓公的死,现在各处停战,大家也回到国都休整。
听到故去昌伯的谥号,众人也是不知道说什么。
这确实是昌伯的心愿,以这种形式封号,算是昌含笑的一番心意。
虽然这番心意会带来更多的灾难。
本来跟昌国联军的卢国已经有退缩之意。
一个是打不过,二是昌国名声不行。
要么得实惠,要么得名声,如果两样都得不到,那还打什么?
公子卢也不再坚持打下去,他甚至跟当初的昌伯有同样的想法。
大势已去,已经晚了。
果然。
因为昌桓王这个名号,卢国率先发难,纪国紧跟其后。
天下不知多少名士士大夫全在抨击昌国。
新上任的昌伯,昌含笑,成了众矢之的。
这里面,反对最激烈的自然是周。
但现在的昌国新都,就在周附近,几番兵马过去,就差实际控制周天子。
昌含笑可不是之前的几个郑伯,只敢口头欺辱周王,他是敢真下狠手的。
一番举动下来,不敢去新都祭祀父亲的昌仲竟然又多了一批支持者。
昌仲甚至纠结一批人手,开始攻打昌国,准备把已经登位的昌含笑拉下马。
因昌桓王去世而停战的诸侯国,又开始蠢蠢欲动。
纪胜纪凌拜别双亲夫人,各自带了上百门火炮出发。
这场仗是要有个结果的。
不过这次兄弟俩去的方向,并非昌国,而是卢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