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如若朕的大齐有这等红薯虽说不算是正儿八经的粮食,但用来果腹总是可以的。
毕竟饥馑之年,听说遭灾的百姓连草根树皮都吃,如若有这等亩产数千斤的作物,那人人都能填饱肚子。
不过就算真有了说不定也产不到数千斤,可能是几百斤,就像橘生淮南淮北各不相同,这几千斤许是现代通过科技弄得。
念及于此,姜离忽然想起她来到现代这么久了,还从没关注过农生问题。
而现在就身处于田地之中,只不过如今正值新年,地里还没开始种庄稼,只能看到连成阡陌的荒地。
“这地里种的都是什么庄稼?”
“麦子。”
“那现代的麦子一亩地能产多少?”
“五六百斤吧。”
姜离沉默片刻,接着问:“。稻米呢?”
“八九百斤。”
“。”
这下姜离直接不说话了,因为她发现稻米和麦子的产量,尽管比大齐那边高上一些,但并没高出太多,至少都是以百斤做单位,仍在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
所以。
她低头看看手里的红薯,跟科技的关系不大,或者说科技也无法让粮食的产量提高太多,是这东西本来就能亩产数千斤?
“这红薯又名番薯,是外来物种,不是咱们本土的,它自身的产量就特别高。”
“番薯。从番邦而来?”
“差不多吧。”
“随便种也能亩产数千斤?”
“对。”
“。既然你知道有这么个能亩产数千斤的作物,存在于番邦,当初在大齐时为何不派人去番邦寻找?”
姜离蹙着眉一幅质问的语气,末了又补充一句,“你都去找孜然了。”
孜然这个事儿你又记下了是吧?
“不是我不想找,是没法找,红薯的原产地距离大齐很远。”
“有多远?”
“乘船出海,在海上航行个几万里。”
“。”
姜离不出意外的沉默了。
“以当时大齐的造船技术,造出来的船也就在江河里。近海也能去,但也就仅此而已了。真正的大海上,波涛汹涌,或许只是一个浪头拍过来,就是船毁人亡的结局。”
“你可能想说拿命填,为了这等作物牺牲人命不算什么,但这种事并不是说你牺牲了就能有回报。茫茫大海,没有具体的坐标,也不清楚航道,不知道哪里可以停船补给,怎么找,根本就没法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