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上马车也有不少。
之前街道上一辆马车都看不到。
吃了面条后,萧月瑶道:“你们这里有那种晒干的面吗,还没煮的,我想着买个五十斤回去。”
不光自己吃,可以给家里人吃。
给皇帝尝一尝,给爹娘以及大哥二哥还有苏雪衣的同僚们都尝一尝。
本来想买一点,但想了想,买一点根本不够,索性买五十斤。
到时候放马车上,上了马车直接放空间就行。
妇人一听这个数目,直接惊呆了。
“五……五十斤吗?”
他们家一共也没这么多细丝面啊。
但心里却是激动的。
原来不光可以卖煮好的面条,还可以卖这种晒干的面条啊。
其实他们开店,做的也就是小本生意。
也就是赚点辛苦钱。
因为面粉不是自家种的,也是买的面粉做面条。
他们自己都舍不得吃。
所以听到这个斤数,妇人都不敢相信,都怀疑她听错了。
萧月瑶点头道:“恩,你没听错,确实是五十斤,你店里可有,或者家里有吗?”
“家里没那么多,但大概有二十斤的吧,在老家村子里。”
萧月瑶道:“若是方便的话,什么时候我们去你家里买。”
妇人赶忙从后面叫来小儿子看店,亲自带着萧月瑶和大宝二宝去了村子里。
好在他们家村子隔着县里并不远,坐马车两刻钟到了。
此时老太太正在家里揉面做细丝面。
得知萧月瑶和大宝二宝来了,又激动又热情的欢迎。
萧月瑶这次来院子就看到整个院子都在绳子上晾晒着细丝面。
细丝面确实不少。
老太太解释道:现拉好先煮来不及,所以就提前做好,晾晒好,这样面馆的面条就不缺,客人来吃面条,面馆总要有足够的面条。”
萧月瑶点头道:“确实是这个道理。”
萧月瑶说买这些细丝面,老太太都不想要钱。
后来还是萧月瑶坚持,老太太才想着只要一点。
不过萧月瑶还是算了算面手工成本等,按照公道价格给了一百文钱。
老太太本来很不想拿,萧月瑶道:“老人家,以后来这边的外地商人会很多,你们可以尝试着卖这种晒干的面条,大家可以拿回去自己煮着吃。”
“也可以增加收成。”
“而且以后订单大了,还可以带动村里人一起做这种细丝面。”
“这种面很细,我瞧着不如叫龙须面,听起来更好听一些。”
老太太觉得这个好,练练赞不绝口。
萧月瑶还又定了一些,想着回头有人运送巧克力的时候来这边拿面条送去河州。
苏凌苏阳在这边见识了很多,也写了游记画了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