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罄虽然不确定沈觅为何果断顺了他的意,可此刻他总不能接了越棠的话。
沈觅政令有误,是哪处有误?给宗良平封侯也是有误?
宗罄面色微青。
他不再说话,朱衣朝臣默默趴在地上,微微颤抖着,同样一句话都不敢说出口。
自从沈觅回来,越棠的心思便从征战四方转向了勤政治国。有清晏君主在侧,不过月余,各项政令调整后颁布,民间的呼声反应极好,几乎很快就能自如地和人谈起皇宫二君主。
越棠淡声问了句。
“诸位觉得,是过去我独自为政有利民生,还是如今算得上体恤民情?”
越棠的过去和如今,态度如何极为分明,答案不言而喻。
宗罄叩首在地,握紧了拳。
可如今非他所愿。
他更想越棠是那个不留后路注定不能长久的越棠,而不是如今正视起朝政的他。
本就好不容易安定下来,若气运渐强、国家渐稳,宗氏为主便会越来越难。
这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越棠视线在宗罄身上停留了一瞬,随即起身离开。
宫人高声唱和:“退朝——”
早朝最后的僵持,让众朝臣在退朝后依旧心中惶惶不安。
越棠并不会堵人的嘴,平日言官怎么骂都行,连百姓都可肆意谈论他。
但是真触了陛下的底线,比如摘星台,比如梧桐殿……总归就是和如今的清晏君主有关的,这就都不再是能像往常一样可以轻飘飘揭过去的。
几位大臣午后还要去御书房议事,共同商议西征军凯旋后的封赏,气氛凝重之下,多数大臣焦躁非常,连午膳都没能用得下去,时间一到,就硬着头皮等在御书房前。
人齐后,御书房的隔扇门大开,外面等候的十二名大臣依次而入。
宗罄也在其中。
吏部尚书总结出西征军几年来的功绩,兵部尚书谏议封赏的官职,又有礼部尚书在一旁衡量。
争论声中,具体的封赏等级迟迟未定。
越棠在上首听着,手中翻阅传来的密函。
此事最终由沈觅定夺。
商议临近尾声,御书房外传来一声通报——
“清晏君主到!”
越棠面色柔和了些,将手中密函放下,看向门边。
沈觅处理政事也有了一些时日,可她并没有在成为清晏君主之后立刻就出现在早朝、御书房之中,而是逐步地、潜移默化地,让朝臣知道、习惯第二个君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