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巍巍大唐:开国 > 第三章 瓦岗覆师3瓦岗悲歌(第3页)

第三章 瓦岗覆师3瓦岗悲歌(第3页)

初,李密既杀翟让,颇自骄矜,不恤士众;仓粟虽多,无府库钱帛,战士有功,无以为赏;又厚抚初附之人,众心颇怨。徐世尝因宴会刺讥其短;密不怿,使世出镇黎阳,虽名委任,实亦疏之。(《资治通鉴》)

通过以上的介绍,不难看出,李密和王世充,均面临着各自不同的困境。关键在于,谁更有置之死地而后生,背水一战的决心。在剑拔弩张的氛围下,洛阳城下的决战,即将就要正式开始了!

目前,李密与王世充,两军还处于相持阶段。不过,他们各自都在打着不同的算盘。洛阳在与李密的多次交战中,屡屡失利受挫;更是因为前不久,洛阳宫城中,发生了大规模的流血冲突,死伤无数。所以,李密判断,洛阳城如今的主力,基本上损失殆尽,短期内一定可以攻下洛阳。

同样,王世充也在为洛阳决战积极地做准备。自从攻杀元文都、卢楚,掌握大权之后,王世充便开始积极加强战备,厚赏将士,打制攻守器械,做好了与李密背水一战的准备。双方都在打着不同的主意。

当时,王世充和李密都有各自缺少的东西。譬如,王世充缺粮,李密少衣。于是,王世充便想和李密进行交换,用自己的衣帛,向李密换取粮食。起初,李密还在犹豫,担心王世充会耍什么花招。

不过,李密的长史邴元真出于自己的私利,怂恿李密答应王世充的请求。李密也是一时冲动,居然答应了与王世充交换。本来之前,东都极度缺粮的时候,洛阳每天都有数百人归顺李密。可是,自从得到粮食之后,归顺之人的数量,开始大大减少。直到此时,李密才懊悔不已,原来自己着了王世充的道。

李密、王世充剑拔弩张,互相斗智斗勇,两人都明白,这种局面不会维持太久。果然,王世充决定要对李密动手了。瓦岗军经过与宇文化及一战,元气大伤,军中精兵、良马损失巨大,士卒疲敝。王世充认为,趁着瓦岗军军力危殆之际,主动出击,争取一战击败李密,或许有些胜算。

武德元年(618年)九月,王世充挑选出了两万精锐,两千余匹战马,陈兵于洛水以南,准备与李密决战。与此同时,王世充又屯兵于通济渠以南,在通济渠上搭建了三座浮桥,以便和瓦岗军进行决战。而且,王世充这次出兵,声势极为浩大,“旗幡之上皆书永通字,军容甚盛”。

在正式出兵之前,王世充也有担忧。自己和李密打了这么长时间的仗,总是胜少败多。因此,王世充的军队,多多少少对瓦岗军存在着心理阴影。于是,王世充想了一招,他向士兵们谎称,左军卫士张永通曾经三次梦见周公,让他告诉自己,速速出兵攻打李密。王世充军队中的士兵,也非常迷信,对于这种鬼话深信不疑,马上克服了对瓦岗军的恐惧心理,纷纷向王世充请战。

既然王世充主动出兵了,李密自然也要作出应对。他作出了这样的部署,命王伯当留守大本营金墉城,徐世勣镇守黎阳;自己则亲率主力精锐,兵出偃师,在邙山南麓严阵以待,以邙山作为屏障,与王世充展开大战。

虽然,李密率领瓦岗军主力,在邙山已经严阵以待。但是,对于采取怎样应对王世充的战术,李密依然拿不定主意。因此,在决战之前,李密召集诸将,进行了一次军事会议,商量采取怎样的战术。

然而,在这次军事会议上,瓦岗军内部却产生了巨大的分歧,意见不一。比如,裴仁基建议李密,王世充率领主力倾巢而出,东都洛阳必然兵力空虚。我们应该趁着这个大好机会,绕过王世充,直取洛阳。只要拿下了洛阳,王世充等于是丧失了根基,到时候必定会不战自败的:

世充悉众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世充还,我且按甲;世充再出,我又逼之。如此,则我有余力,彼劳奔命,破之必矣。(《资治通鉴》)

针对裴仁基提出直取洛阳的建议,谋士魏征立刻表示反对。魏征分析战场局势,认为当前瓦岗军军力受损,应该采取以逸待劳,坚壁清野的战术,与王世充打持久战,活活耗死王世充:

魏公虽骤胜,而骁将锐卒多死,战士心怠,此二者难以应敌。且世充乏食,志在死战,难与争锋,未若深沟高垒以拒之,不过旬月,世充粮尽,必自退,追而击之,蔑不胜矣。

这两条建议,各有各的道理。裴仁基主张速战速决,魏征则主张稳扎稳打。那么,李密会如何选择呢?其实,李密最初还是更倾向于裴仁基直取洛阳的建议,因为他对于攻下洛阳的渴望,太过迫切了。所以,当裴仁基刚刚表态完,李密立刻表示赞同,说道:

公言大善。今东都兵有三不可当:兵仗精锐,一也;决计深入,二也;食尽求战,三也。我但乘城固守,蓄力以待之;彼欲斗不得,求走无路,不过十日,世充之头可致麾下。

就在李密准备采纳裴仁基的建议,绕过王世充,直取洛阳的时候,有人却站出来捣乱了。瓦岗军中的一些元老将领,以及一些隋朝降将,比如像单雄信、陈智略、樊文超等人,积极鼓动李密与王世充正面决战:

计世充战卒甚少,屡经摧破,悉已丧胆。《兵法》曰,“倍则战”,况不啻倍哉!且江、淮新附之士,望因此机展其勋效,及其锋而用之,可以得志。

单雄信等人此话一出,在场的许多将领迅速一片哗然,纷纷向李密请战。当时,瓦岗军中请战者十之七八。李密也被这番热血沸腾的话,说得心花怒放,头脑一热,居然决定与王世充正面交战。裴仁基苦苦规劝李密,千万不能和王世充正面开战。然而,李密却拒不听从。最后,裴仁基懊恼地用手拍着地面,扼腕叹息道:“公后必悔之。”

在众多将领的鼓动下,李密决定主动出击,与王世充决战。贸然出战,这是犯了兵家大忌。可是,李密非常急切地想要打败王世充,一意孤行,率领主力,与王世充硬碰硬。不难看出,李密现在已经很不理智了。

李密已经决定和王世充决战,接下来,就是要分配兵力。于是,李密让程咬金(程知节)率领麾下内马军,与自己驻扎于北邙山上;命令单雄信率领外马军,驻兵于偃师以北,随时准备对王世充发动进攻。

没想到,李密还没有发动进攻,王世充却率先出击了。王世充率领两万精兵,陈兵洛水以南不久,便派出了数百骑兵,渡过通济渠,进攻单雄信的外马军大营。单雄信被这突如其来的进攻,打得猝不及防,一时间落了下风。李密得知单雄信大营被袭,立即派遣程咬金、裴行俨两员大将,率领兵马,前去支援单雄信。

程咬金、裴行俨率军赶到后,便与王世充的数百骑兵,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大战。这场战斗,异常激烈,《旧唐书》、《资治通鉴》都记载下了这惊悚的一场战斗。就以《旧唐书·程知节传》中的记载为例:

行俨先驰赴敌,为流矢所中,坠于地。知节救之,杀数人,世充军披靡,乃抱行俨重骑而还。为世充骑所逐,刺槊洞过,知节回身捩折其槊,兼斩获追者,于是与行俨俱免。

在激战当中,裴行俨率先驰马,冲向敌军军阵,结果却被敌军的流矢射中,中箭落马。就在裴行俨命悬一线之时,关键时刻,程咬金突然冲杀过来,亲手杀了好几个敌军。然后,程咬金一把抱起了倒在地上的裴行俨,两人骑在一匹马上,奋力向外突围。

不曾想,在突围的过程中,王世充军中的一名骑兵,从斜刺里杀出,挥舞长槊,一槊刺来。只见这把长槊不偏不倚,直接刺穿了程咬金的身体,顿时血流如注。按照现代医学的说法,这是贯通伤。

可是,也就在此时,奇迹的一幕发生了。身受重伤的程咬金,猛地一返身,生生地将那把长槊掰折了,又格杀了那名骑兵。程咬金超群的武艺,立即产生了很好的效果,瓦岗军奋力拼杀,暂时稳定了局面。这一战,李密和王世充,应该算是打成了平手。王世充未能攻破单雄信主营,而瓦岗军各部却均遭到重创,其军事实力又大打折扣。

经过这一战,李密应该意识到王世充的能力吧?没有。直到现在,李密依然没有重视起王世充这个对手。在与王世充的多次交锋中,李密往往是处于上风。所以,李密从心里根本就看不起王世充。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之下,李密又犯了一个致命的兵家大忌:轻敌。正是由于李密的轻敌,才最终断送了强大的瓦岗军。

当时,在与王世充的决战,李密应该命令瓦岗军各部严防死守。可是,李密没有这样做。轻敌自大的他,居然沿途都不设置壁垒。这种做法可是大错特错,不设壁垒,瓦岗军等于失去了一道军事屏障,万一王世充出奇兵突袭瓦岗军,李密根本来不及抵挡,必定会一触即溃。事实上,王世充也看出了李密部署上的这一漏洞。

王世充也是一代枭雄,他抓住了李密轻敌自大的弱点,开始从中钻空子。王世充趁着夜色,派遣200余名骑兵,秘密潜入北邙山,埋伏在山间两侧的溪谷中,命令士卒喂饱战马。王世充的伏兵,已经摸到了瓦岗军主营的附近,而李密却浑然不知。一张大网,正在慢慢撒向了瓦岗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