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就是如此,不能用文字去描述,甚至没有语言,而是将一切抽象具象化。
这里用的一个长焦镜头效果很棒,长焦能够压缩空间,让前景和背景贴得更近。
画面中的亚瑟感觉就像是一把拍在了这个楼梯上,而且,空间的压缩也让楼梯显得更陡,更加凸显了爬楼梯的艰难。
同时,楼梯占满了整个画面,饱满的构图时刻在传递给观众压抑感。
随后,镜头上摇,揭示出整个楼梯。
山河很注意顺序,开始是热闹的街道,亚瑟身处在人群中。
镜头摇过来,小丑只剩下一个人,独自面对扑面而来的楼梯。
这是亚瑟的回家必经之路,这个镜头为接下来的情节做好了足够的铺垫。
多数人回家是卸下压力,进入温馨的港湾,亚瑟回家,却是进入了孤独、高压、艰难、封闭和痛苦。
最后镜头上摇,揭示出这个楼梯的长度和高度。
希斯·莱杰的表演很惊艳,全身的肢体语言都在向观众传达出一点:
亚瑟的人生将会是一场悲剧。
第二个镜头就是路灯亮起的广角镜头,对这个镜头,几人都很喜欢!
广角镜头扩大了,整个视野,让整个台阶变得更加狭窄和压抑。
冷暖色调的强烈对比让画面的鲜活感十足。
与上一个阶梯镜头里亚瑟的灰暗人生相衔接,那个镜头是电影的开始阶段。
而这个镜头是电影的情节发展阶段,亚瑟的生活里,因为有了女邻居的幻觉,多了一些暖色调。
而这些暖色调在灰色和黑暗中显得渺小无比,不可能照亮整条台阶!
虚幻的希望会让亚瑟下坠的更快。
他离彻底崩溃又进了一步。
几人以这两个镜头为标准,对后续的拍摄计划做出了一些改动。
拍电影就是这样,即便你事先准备的再完善,途中根据各种实际情况的调整改变必不可少。
翌日,还是在“小丑台阶”,希斯·莱杰化妆成了久违的小丑。
惨白色的面颊,蓝色的星型眼眶,鲜红咧开的大嘴,加上一身大红色的西装,黄色的衬衣。
小丑整个人都充满了暖色调!和昨日夜晚的路灯有着异曲同工的冷暖对比效果。
整个画面很鲜活!
希斯·莱杰的表现令整个剧组为之惊叹。
《黑暗骑士》里那个变态却魅力十足的小丑又一次出现在了镜头里。
他脸带红鼻子妆,身着鲜艳的红西服,在明媚阳光的沐浴中跳着胜利者的舞蹈下坠。
希斯·莱杰跳的惊艳绝伦,这是小丑对亚瑟的献祭之舞,也同样是希斯·莱杰对小丑的献祭之舞!
疯狂无序,但优雅之极!
他甚至把阶梯上的水坑当成了临场发挥的道具,水花的四溅,让这个场景更加癫狂而富有张力。
伪装的亚瑟死去,真实的小丑上线。
山河对这段舞动狂欢的镜头用了升格慢镜头,给画面增加一股艺术化的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