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东宫之内!“听说那歹人,要认罪了?”“那歹人,不是嘴硬的紧吗?”饭桌上。吕氏一脸好奇,她早就知道,儿子这几天,在为此事感到不快。此人的大胆狂言。更是让陛下都气的火冒三丈。但偏偏碍于最近民心,甚至那些《苏怀冤》都被汇编成~了话本……短时间内。又不能在这个风-口上处死他。只有唯一的一个办法,-就是让他认罪!可听允败的说法,这不是不可能吗?怎么突然?察觉到吕氏探来的好奇目光,另一边,朱允桶也悄悄看来。这几天,朱允蚊生怕皇爷爷再回来。所以为了以防万一,到了吃饭的时间,他都会提前让人把朱允桶叫回来。而很明显,后者也对这个事情也很好奇。朱允炫心里高兴,但更是为了给朱允题上点压力。他便说道:“我猜,是皇爷爷赦免了他的娘亲和妹妹,所以他才见好就收,直接认罪!”“而此事过后,明天十一叔和颖国公一回来……”“皇爷爷也不会再留情了!”此言一出。朱允桶还在吃饭的手,当即一抖。朱允炫见此,不由得露出一丝笑意。没人知道。他现在到底有多么的惊喜!今天苏怀的那些话,甚至一度已经成为了他的心病!而如今,这心病终于解除了!就等明天了!夜色弥漫。不知不觉,月挂树梢。而苏怀认罪的消息,不仅传到了东宫,更以极为迅速的速度,传递在了整个官员府邸。这样“庆祝”的气氛,几乎是瞬间,就弥漫了一整夜。而在众多陪审的百官眼中,也是心中的一大块石头落地。然而!就在某个极为隐秘的地方。却也有多人进行着另一番谋划。“这碍事的终于认罪了,明天一过,咱们也该接手蓝玉等人留下的兵权和职位了。”“哈哈!”“蓝玉那走了大运的玩意,不过是破了北元的皇宫,却在北伐之中占据头功!”“哼!淮西一派占据了大部分实权,却让吾等成为闲散!”“都是开国功将,蓝玉莫非以为他的好运会伴随他一生不成?”讥讽的声音传出。紧跟着,又是另一番低沉的声音。“别什么淮西淮西的,别忘了,你我也是淮西功将!”之前那人赶忙说道:“侯爷,这不是平常叫惯了吗?他们自以为占据淮西主流!”“殊不知,侯爷才是主流!侯爷和陛下的关系,那是要比他们都亲近。”“而蓝玉嚣张跋扈,有时候跳的太高,也不是什么好事啊。”之前那道低沉声音继续响起。但已经带着些许笑意。“所以说,纵然身着低谷,也要有笑然面对的勇气。”“老子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古人言,不欺我!”“倘若你我身怀大功,身居高位,兵权在手,今日被关押在牢狱之中的就是你我。”“相反,平日里看上去憨笑迂直,但却是保命所为。”“老子又言:水无常形,顺势而为,为而不争,方达所愿!”“哈哈哈,不争就是赢!”他一边笑着。众人也跟着憨笑起来。众人右前方。一位英武伟岸的男子,忽然开口,其身高八尺,声音洪亮,让人一看便不由得产生信服之意。“倘若,陛下将这些收回来的兵权,不放在五军都督府,而放在兵部……怎么办?”此话一出。众人的笑声戛然而止。“都督!”“这话也太扫兴了吧?”“五军都督府,掌管天下兵马,国朝的兵部,不过就是个摆设。”“陛下不将权力放在五军都督府,却放在兵部?”“这国朝之上,以后还有文武之分吗?”“你这话,怎么和那小子一样,让诸藩子弟进武门,开设武院?”“简直笑话,武院一开,你我本该是世袭罔替,将来涌入那么多的诸藩子弟,或者是下面的军士,那你我还怎么坐在这位置?”“他马上就要认罪了!”“都督也别来扫大家的兴啊。”英武男子顿时一笑,“也是……是我唐突了。”“不过,明日我要去接蜀王,和颖国公,就不奉陪了!”说着,英武男子起身,大步离开。而在他离开不久后。为首者才看向下方,小声问道:“皇爷发现了吗?”被询问者小声道:“回侯爷!沈青头已死!”为首者顿时放下心来。“那就好!”“不过……”“不过什么?”“跟着沈青头死的,还有一位原是锦衣卫的涂振,也死了!”为首者狐疑道:“锦衣卫?那就是有人也跟我们一样的想法了?”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好!水越浑,鱼才不好抓。清理一下后手,此事就到此为之吧,出手一次就足够,出手两次就危险,反而容易让皇爷抓住把柄。”“哼!那小子想推翻蓝玉案,真是不知死活!”“皇爷他,说不定还应该感谢咱呢!”天明!经过了诸多有心人的一夜发酵!不只是百官。哪怕是底层的军士,京城距离百官近的一些权贵富人,甚至百姓都听到了。而传出去的消息之中,还有地址!所选的地方,也很有特色。承天门外!也是皇宫之外,置放登闻鼓之处!很明显。这也是有意而为。因此。天色蒙蒙亮。大早上,就人满为患,聚集在一起。就是为了看这个“看热闹”。“你们说,那苏怀是不是被屈打成招吧?”纵然百官还没到场。百姓们已经激动的讨论了起来。“有可能!”“那个孩子我那天可是见到了,本来就是怀着必死之意去敲鸣冤鼓的,把生死都置之度外了,怎么可能突然认罪?”“我觉得也不可能吧,要是朝廷屈打成招,还愿意让我们观看?”“听消息,待会儿苏怀可是要亲自认罪的!”“兴许,就是因为自家牵扯进蓝玉案,反正都要死了,死马当活马医?”“也有可能!”说起苏怀。在场的不少百姓,可都有发言权。实在是当日那手持《大诰》,敲击登闻鼓的苏怀。:()大明:抬棺进谏,老朱求我别作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