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华娱之天道酬勤 > 第二百七十章 始皇帝的暴政崇祯的悲歌(第6页)

第二百七十章 始皇帝的暴政崇祯的悲歌(第6页)

似乎是想把自己受到的委屈全都表现出来。

老谋子脸上先是自嘲,随后是愤怒、委屈,然后是不屑。

这段拍完姜闻直接喊道:“卡,过了,张导的表现很完美。”

余道带头鼓掌,不得不说老谋子演技爆发出来确实了不得。

陈道名几人亦是神色郑重,看来自己等人的加练还不够啊。

“二场,四镜,一次,a。”

老谋子接着怨气冲霄地说道:“天灾人祸,样样不差,朕为了治理国家大事,从不享乐。”

随后露出他那打了补丁的内衬说道:“朕的衣服都打了补丁,没换,后宫的开销都很简单,但即便如此,自朕继位后,大明天灾人祸从未停止过,

崇祯元年,中国北方发生了一场大旱灾,造成了千里光秃秃的土地,寸草不生,第五年饥荒,第六年水灾,第七年蝗虫,第八年旱灾,第九年水灾,第十年无庄稼。

此外,中原省也发生了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蝗灾和旱灾,导致粮食歉收,人民流离失所,很多地方都是空的,但是崇祯十、十一、十二、十三年,中原省连续发生大规模的蝗灾,导致很多人投靠了冒险王李自成,因为日子实在不好过。

此外,崇祯十四年发生可怕的瘟疫,疫情蔓延至京城,导致当时首都近40%的人口死亡,16年崇祯年间,津地爆发肺鼠疫。一旦感染,1~2天内死亡,导致首都周边地区混乱,而江南地区也好不到哪里去,崇祯十三年,江南水旱14年,瘟疫15年,你们说朕该怎么办?朕能怎么办?”

这一顿台词比较多,拍了几次才过,众人也被老谋子的演技惊到了。

“二场,五镜,一次,a。”

老谋子接着怒气冲冲地说道:“太祖制定的国策也很有问题,大明的灭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太祖定下的国策,从朝廷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不从事生产劳动,专事剥削压迫广大平民百姓,不劳而获,贪污腐化,

科举制造成的权力结构导致增加农业税难;导致工商业高度发展,工商业阶层无比富裕,而国家的赋税收入仍旧是依赖农业,这种和经济结构严重脱节的税收结构,使得更多农业人口流失,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其次曾颁布许多阻碍社会发展的法律法规,例如颁布海禁,不允许私人出海,这些都是问题,朕现在想来,农民出身的太祖确实伟大,但是囿于个人见识、心胸以及童年的经历,让他定制了一番很不合理的国策。”

余道皱眉问道:“据我所知,后人对明太祖的评价还不错。”

老谋子冷笑道:“反正朕已经死了,也就不怕说出来有人诋毁说朕不孝,大明藩王众多,各个不事生产,到崇祯一朝,宗室约二十万人,每年发放禄米共5960万石,超过了当时税收的两倍有余,太祖对他的后人还真是够好,

还为了不惹事端,不准他们从事士农工商等,造成一批又一批的害群之马,还有不准皇后是达官显贵,固然是组织了皇亲国戚,但是也让各个皇子都没有合适的幼年教育。”

随后嘲讽道:““大将军皇帝”、道士皇帝”、“蛐蛐皇帝”、“木匠皇帝”,几十年不上朝的,可真是厉害。”

余道皱眉问道:“似乎与皇后没有多大关系吧?”

老谋子嘲讽道:“没关系?那你看看始皇帝有如此做吗?汉代有这样的皇帝还是大唐有这样的皇帝?还不是太祖的丰功伟绩,那些皇帝幼年没事干,皇后又教不了孩子什么活计,也教不了什么大道理,只能教这些市井活计。”

姜闻直接喊过,众人齐齐鼓掌,姜闻笑道:“张导的发挥真是厉害,令我汗颜。”

老谋子感慨道:“有些代入罢了,不过唉,我还是觉得这么拍容易出事。”

姜闻哈哈大笑:“老张,屁股决定脑袋,你跟我现在的身份只是演员,不是导演也不是制片,这也是余导找咱们过来的原因。”

老谋子愣了一下尴尬笑道:“确实是我说多了。”

姜闻哈哈笑道:“这就对了,再说了你忘了这是谁的局?我自己审核我自己?”

老谋子哈哈笑道:“确实是我想多了。”

第二天,剧组。

“二场,六镜,一次,a。”

老谋子收敛脸上的表情,缓缓问道:“还有什么是骂朕的?”

余道想了一下说道:“说你刚愎自用,无能,死要面子,

无能、刚愎自用,是因为崇祯期间,内阁辅臣走马灯似的换了五十个,换了十四个兵部尚书,一直未形成一个稳定的内阁。所杀大臣不计其数,仅总督就有七人,巡抚十一人,其次一生中曾下过六次“罪己诏”,

死要面子的三件事是“南迁”,“与后金议和”,“冤杀袁崇焕”,三件个个都是能置他于死地的重要事件。”

老谋子哈哈笑道:“换人,你们可明白,那些被换了的都是些什么人?

朕需要的不仅仅是只能“时献微益”,而是能够“扶危定倾”的人才!这才是朕不断调换内阁成员的真正原因。

更何况象成基命之流最擅长的是说些空话,漂亮话,做和事老,以及说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来压人,于当时可以沽名钓誉,但于实际却没有半点裨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