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来担任解说、“旁白”简直再好不过了。
在火锅桌上,许海福、许放四人聊着天,点着菜,等着火锅锅底端上来,打上火,在麻辣鲜香热烈的氛围中,吃着、聊着。
古老与现代在山城交相辉映。
徜徉其中,仿佛穿越时空。火锅则像活化石,承载了几百年来,这里独有的码头文化。
许海福似乎是打开了话匣子,他说山城火锅是他这生最爱。
“山城人吃火锅啊,讲究吃猪牛鸭的边角余料,比如猪脑花,牛的毛肚,鸭肠,鸭血、腰花、鸡胗等。”
“所有这些都证明了,驰名的山城火锅,起源于穷苦的码头文化。”勞
“正是这些独具特色的东西,形成了如今山城火锅独有的风味。”
“山城火锅的蘸料非常独特。为了不让锅里滚烫的牛油烫了嘴,也为了取出火锅的燥火,山城人用香油作为蘸料,因为调味料都添加到了火锅里,所以香油里只需要放一点蒜蓉就可以了。”
“以冷香油对抗滚烫的红油,既以毒攻毒起到降温的作用,使刚捞出来的美味看着滚烫,实际并不伤人。又将香油的芝麻香味再次掺入其中,让食物的香味再上一个台阶。”
滚烫的火锅在节目画面中跳动着。
筷子上夹着鸭肠“七上八下”。
滚烫的汽雾中,仿佛隔着屏幕都能闻到火锅的香辣味。
红红的浓汤沸腾着。勞
许放等人在吃火锅的过程中,似乎也变得更加热烈奔放。
难怪山城的妹子都这么辣……
吃火锅的时候许海福聊到了家,他说火锅是一家人、一群人一起吃的。把家里的小孩、老人、兄弟姐妹聚在一起吃一顿热辣的火锅,聊聊天,问长问短,感觉这种方式和氛围很快乐,很幸福。喝喝酒,聊聊天,开开心心。
华夏人的美食,和家人、朋友是分不开的。
在华夏,
不存在孤独的美食家。
因为华夏的饮食文化中,大家一起吃,美食才会有他应有的味道。勞
“我为什么要在大晚上看这个。”
“手里的外卖顿时就不香了。”
“想家!!想回去吃火锅。”
“现在想一起出去吃火锅……”
很多人都说想家了。
无论是蓉城人还是山城人,抑或是其他城市的人,都说想家了,想念家乡,想念家乡的味道……
墨雪、辛然看到山城火锅的时候,两个人顿时就嫌弃他们准备好的零食了。勞
辛然:“今天的薯片一点都不香呢?”
墨雪:“我也觉得……要不我们点一个火锅外卖吧?”
辛然:“火锅外卖吃不尽兴!我们现在出去吃。”
墨雪:“可是现在都晚上十点了。”
辛然:“十点才是夜生活的开始嘛……先吃火锅,然后去路边摊……不撑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