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甚至一度猜测,眼前的这两位男士,该不会是国内的华人音乐教师吧?
是的,教师。起初她以为是大师,后来她猜测也许是什么领域的名人,此时她认为两人可能是老师。
因为并不是什么人都有本事教小孩,有本事让多动症一样的孩子们真正沉浸在音乐的海洋里,实在是太难了。
反正不明觉厉,安妮暗道一声“机不可失”,示意自家儿子认真听讲,不懂就问,而她则是拍摄得更认真负责了。
就这样,家长和孩子都充满了学习热情,积极地讨论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请教着,小琴行热闹极了。
“多精彩的讲义啊!”
窗边,鲍勃-格雷感叹了一声,一脸享受与称赞的神色。
这家小琴行已好久没这么喧嚣过,大家沉浸在音乐中,要不是对面坐着idiya的负责人,老先生都有为自己的忘年交小朋友抚掌叫好的冲动了。
老人家眼光矍铄,再次对华人小伙子另眼相看,容修指导小孩的场景,让半生撰写音乐教材的老先生兴致大盛。
在此之前,鲍勃听容修提过“将来也要编写音乐教材”的事情,鲍勃原本以为,容修只是投其所好,或是一时兴起,又或是……沽名钓誉也有可能,名人们最擅长的就是这个,也不得不那么做,他自己曾经也为此身不由己。
不过,鲍勃一直不太理解,容修为什么想要编写教材,那是一份细腻且枯燥的工作,对于专业性、科学性、思想性都有极高的要求,既讲究知识的内在逻辑,更讲究教学方法与沟通能力,而且指导小孩与指导成人不同,任何面对小孩的工作都是格外专业且困难的。
内行看门道,此时的鲍勃老先生,已经明白容修的用心了,明白小友真的不是“打嘴炮”。
眼下看来,这位华人明星真的很不错啊!
有爱心,有耐心,更重要的是,有责任心。
看容修的眼睛多么明亮,与大家讨论音乐的时候,他自己就像个热情天真的小孩,对方也只是一群小孩。
这是音乐最干净、最初的形态,让人心旷神怡。
窗边沙发上,鲍勃老先生若有所思地放下了茶杯,他想起,上个月容修在脸书与他聊天时说过,“目前在中国有四家福利院形式的音乐学校,”看来那并不是忽悠,不是吹嘘,也不是套路。
容修当时还对他说,非常希望将来鲍勃老先生能去他的音乐学校参观教学,不用极具规模的演讲,只要和孩子们接触玩耍就可以了,想必这个“邀请”也并非客套话。
想到这里,鲍勃-格雷沉思下来,在心中暗暗点头,也作出了一些决定,他年轻时搞过几次钢琴巡演,却还从没去过中国。
早些年,中国出天价版权费有意翻译出版鲍勃-格雷编写的一套教材,却要求删掉书中一些“较为课外”的音乐知识,打算从25本缩减到12本,能让孩子们快速入门考级就行了,鲍勃认为那严重打乱了他的教学逻辑,也不符合他的教育初始理念,就被他断言婉拒了。
就在鲍勃思绪纷纭时,远处又传来一段旋律。
这次容修弹奏的是之前在琴行弹过的,莫扎特《a大调奏鸣曲》(k331)中的《土耳其进行曲》。
容修很会指导,他两次用他精彩演绎过的曲子给大家做示范,佐证他教给孩子们的每一个细节上的技巧。
经过一遍简单又细致的讲解,家长和孩子们再次重新欣赏这支曲子,很容易地就能看出方法。
而在容修一边弹奏一边讲解的过程中,顾劲臣一直在担任“翻译”的工作,帮容修将无暇精雕细琢的专业术语,翻译成更为精准的词汇。
容修演奏时不想分心,于是不再言语,在他的眼神示意下,顾劲臣默契地负责接下来的指导工作。
“如果用规则的、平均的十六分音符代替装饰音,听起来就不会那么悦耳。”
弹奏到大家都关注的十六分音符的位置时,顾劲臣适时地为大家讲解着,他想起,在龙庭琴室里容修手把手教他弹这支曲子时所说的话,此时他将它们原封不动地分享给众人听。
或许他真正想分享的,并不是容修的话语。
而是他此时柔软平静而又喜悦的心情。
还暗戳戳地、闷骚地稍带了一点秀恩爱的成分。
不知别人是否能看出来,在刚得知二人关系不久的卡皮尔看来,这就是琴瑟和鸣,夫唱夫随、珠联璧合啊!
容修手指蹁跹跳跃:“回想一下刚才我说的运音方法和触键,结合莫扎特原谱倚音的写法,稍微地来一点倚靠,或加重,或连奏,一点点就可以,不要让四个音在运音和力度上太平均——这时就要用到那些技巧了。”
容修的这些话是用中文说的,顾劲臣即时用地道的伦敦腔将它翻译了出来。
之前斋藤老师就是很大力地将十六分音符均匀地弹奏出来,虽然和谱子没有太大出入,但与容修的演奏相比,就感觉不那么好听,不对比就不那么明显。
“我明白了!”小姑娘眼睛晶亮,醍醐灌顶一般,她觉得自己一下子就通透了,迫不及待也想要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