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每日起来后在侍卫的护从下,在山林外围转一转,摘野菜,采蘑菇。
山里不敢去,有大型野兽。
在吃了两个月野菜和各种蛋类后,四爷当先受不住了。
“我瞧你也感受过了,之前不是羡慕皇额娘在五台山领略的风光么,不如咱们去五台山拜一拜,顺便瞧瞧熙哥儿?”
去五台山瑾瑶没怎么动心,但说到瞧瞧熙哥,瑾瑶心动了,她也有好几年没瞧见熙哥儿了。
六年前熙哥儿出了孝弘智便将他派往山西任巡抚,如今已是连任了。
二哥已经六十多岁了,瑾瑶不放心他在外,于是在丁忧期满后,弘智将他二舅舅留在京中,任职兵部尚书。
原兵部尚书,他的外祖父年遐龄告老了,只在府里荣养着。
于是年羹尧开始在京侍奉老父及同老父抢着教育孙子。
去年弘智的次子,皇后富察氏所出的永琏大婚,娶的福晋是熙哥的长女。
此前弘智专门写信问过瑾瑶的意见,瑾瑶只不许亲表兄妹、表姐弟结亲,隔了几代的却是管不着。
也不在意年家能否再出一个皇后,一切全凭弘智自己的意思来便是。
自打弘智成了皇帝后,瑾瑶和四爷已经很少管他的事,便是被问到了,也多是叫他自己拿主意,并不干涉他的做法。
只是弘智自幼和熙哥儿一起长大,如同亲兄弟一般,再有和两个舅舅及外祖母的感情在,他舍不得年家没落,便叫看中的儿子娶了熙哥儿的女儿。如无意外,下任后族仍是年家。
在二人商量着要去五台山还未成行,便收到京里来信,年遐龄寿终正寝了。
九十多的年遐龄是喜丧,即使如此,做为儿女们仍是笑不出来的。
对父亲,瑾瑶没有像贾夫人走时那么肝肠寸断,伤心却是难免的。
即使如此,也将身旁的人吓得不轻,眼珠不错地盯着她,生怕她受刺激挺不住,毕竟瑾瑶的年纪在当时也不算小了,如果不是有孙嬷嬷在,她哪能有这么长的寿元。
也不用去山西瞧侄子了,熙哥儿做为嫡孙要回来奔丧加丁忧的,需在府里待上一年。
瑾瑶和四爷并没有回宫,而是去了瑾瑶的庄子上落脚。
弘智想阿玛、额娘,几次接他们回宫都被四爷拒绝了,他的理由是“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宫里只能有一个皇帝,他这太上皇哪里不能住非要回宫里住。
孝顺的弘智便将朝堂搬到畅春园,离瑾瑶这里稍近一些,每日有空了还能出来请个安。
倒是另外三个儿子,带着家小直接搬进瑾瑶的庄子上,没有顾虑。
一开始还是母慈子孝的,看到满地的孙子、孙女瑾瑶还是挺开心的。
但过了不到一个月,瑾瑶说什么都不在京里住了,拉着四爷催着他赶紧离开。
这些小猴儿们也太烦人了,她年纪大了,可受不得烦,还是安静地两个人在一起比较舒坦。
于是二人跑去太湖边上钓鱼去了。
还有一个原因,也是瑾瑶不愿意在京的主要原因,那便是不止她年纪增长,朋友们也是一样的,但不是每个人都能长寿的,芳荠格格、佟佳敏儿、十三侧福晋富察氏、三侧福晋田氏这几年都陆续没了,这次回来奔丧又得到消息,五侧福晋刘佳氏也不大好,还有林表妹,她去瞧了一次,再也不能瞧第二次了,那种感觉真的很难形容。
看到她们,瑾瑶才能意识到,自己的大限怕也是不远了,更加珍惜眼前的人和事了。
所以她选了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居住,想在此安享晚年。
期间还有一个消息,前些年薨逝的太后这回真的没了。
燕叠早就和四爷讲过,她死了不想和康熙葬在一起,只随便寻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便是。
而陪着她的那个男人竟是送走她便消失了。
这些看来白莲教再没出来活动过,说没有他们的功劳,瑾瑶是不信的。
越是临老,瑾瑶越是不安分,更想争分夺秒地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