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认识我吗?老板娘!”约翰内森用很熟练的中文说。
余水莲看了看他,确实一时想不起来,来过店里的外国人实在太多了,如果是奥古斯特、罗伯特、高桥、曼因斯坦那些人,她都认识,可是这位?
“约医生,我是约医生,美国梅奥医院来的约医生。”约翰内森提示。
余水莲想起来了,他确实来过几次,但是次数不多,不像罗伯特他们经常来,混得很熟。
“约医生,是你?”余水莲终于认出来。
这些老外的姓氏很长,所以三博医院的人喜欢用他们姓氏音译的第一个字来称呼他们,这样强行将他们按照中国人习惯称呼为某医生。
比如罗伯特就是罗医生,奥古斯特是奥医生,而这位约翰内森直接被简称为约医生,乍一听很奇怪也很难听,但是听多了就自然而然习惯。
“对,记起来了吧?”
“记起来了。”
余水莲立即与约翰内森握手。
“这是我的朋友,莫里斯医生。”约翰内森介绍。
“他也来这里进修吗?”余水莲热情地问道。
约翰内森摇摇头:“不,他的女儿来这里找杨教授做手术。”
听到做手术,余水莲来兴趣,她立即说:“你真是来对地方了,杨教授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医生。”
约翰内森翻译给莫里斯听。
两人点了面包和奶茶,边吃边聊,在店里坐了一会。
从店里出来,约翰内森带莫里斯来研究所病区的教学室,这里有很多手术视频,在管理员的同意下,他们观看杨平当时给余水莲做手术的视频,让他一睹天才外科医生是如何做手术。
看完之后,莫里斯一度怀疑视频是不是存在快进,当确认视频是正常播放的时候,他再一次被震撼,这一次比参观实验室的震撼更大,因为那只是基础医学,现在莫里斯最熟悉的外科领域。
视频中的主刀医生出神入化的外科操作技术,莫里斯自认自己永远达不到这种高超的外科水平。
经过慎重的考虑后,莫里斯终于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他女儿的手术正式参加排期。
锐行那边也开始生产定制的脊柱内固定器械,以及“可生长的“钛板,这些都是手术必需的内植物。干细胞实验室培养的皮肤和肌肉数量也达到了手术的要求,万事俱备,手术进入安排日程。
---
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个消息被美国的某家媒体透露出去,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位美国著名医生的女儿还需要去中国做手术,这说明中国医生的技术水平比美国高,这让很多美国医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他们认为这件事背后一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很多莫里斯的朋友,尤其曾经参与莫里斯女儿治疗方案讨论的医生打电话给莫里斯求证,莫里斯证实这一点,而且告诉他们具体的手术方案是怎么样。
他们惊呼起来:这怎么可能,这一定是一次没有任何把握的试验,一次疯狂的手术秀。
“莫里斯,这是不可能的,请用你的常识判断,头部分离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这根本不可能手术。”
“你的女儿会成为试验的牺牲品,他们在夸大其词。”
“在美国都不能做的手术,中国可以做?”
“这真是荒唐,我们现在做不到分离混合在一起的脑干,他凭什么可以做到?”
“你要小心点,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这是大多数人反应,即使杨平获得诺奖,他们依然认为杨平获得诺奖的科研成果是基础医学领域,一个基础医学领域的学者居然可以做手术,还是这种不可能完成的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