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当初这玉玺被西边的一个将领带走,现在应当是流落在了西边势力手中。
九皇子加玉玺在手,徐秀越也可?以称一句天命所归了。
然而战争不是说发动就发动的,譬如?成王东征说的就是为兄报仇,得有理由,大面?上说的过去?才行?。
徐秀越先?给?西边的势力写了一封信,其中言明九皇子所在,另外各位尚书太傅也已入城,自己有重新组建朝廷,拥护九皇子上位的意思,请西边几位知府大人,前来商议。
直接让人家将城池拱手相送,那太过直接,邀请几人前来商议,就是委婉的说法。
徐秀越已经做好了得到拒绝或是不回应的准备,然而她却收到了一封回信。
信里的意思很明确,直截了当的询问徐秀越,是否真的会拥护九皇子,若当真拥护,他们便投入九皇子麾下,若是想自立为王,他们也不是傻子,不会白白便宜了徐秀越。
这一场道德高?地的战争。
徐秀越知道,要想得到最终的胜利,这一场战绝不能输。
背地里你可?以为了活命抛妻弃子、小?人行?径,但大面?上,一定要站在正义的一方,不然则只会被天下人嗤笑,凡有志之?士皆羞于与之?为伍。
古人对名声看的极重,有时候宁愿饿死,也不愿意留下千古臭名。
徐秀越提笔,用她练得初具雏形的字体回了信,告知他们只要玉玺送回,她立刻便会让九皇子登基。
徐秀越说的可?不是奉主,而是登基,奉主日后可?以找各种借口拉九皇子下位,但登基就是一朝皇帝,除非九皇子身死或者让位,都不能反叛,否则便是叛贼。
便是让位,也不是件易事,是要经过整个朝廷同意的。
徐秀越不仅跟西边的人说了,还回家跟太傅将话?说了一遍,太傅闻言连表情都控制不住了,问了三遍“当真如?此”,都得到了徐秀越的肯定,这才相信。
当天,太傅便将口风透给?了城内的保皇党们,一应纷纷写信向西边劝降。
有的讲情、有的讲理。
这一场书信劝降也是在各地传的沸沸扬扬,因此又吸引了一批人前来府城。
这些人有的是觉得投靠正统以后能当官,有的则是觉得徐秀越这边地盘虽小?,但看起来势力却大,还在发家,说不定能进来分一杯羹。
西边沉寂了一段时日后,回了信。
信是写给?徐秀越一人的,只说玉玺应在京城,不在他们手中。
看到信的太傅一脸失望,徐秀越则是早知会如?此的样子,看了一眼太傅大人,提笔将太傅的怒气一同宣泄到信中。
这一次,徐秀越没有委婉,而是指名道姓的描写了当初上京抗贼时,西边的哪个统领拿了玉玺,走的哪个门离开,最后质问他们,此时推脱说玉玺不在手中,是不是有不臣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