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现在这个事情已经不是谁先道歉就能解决的了。
两个女人互相刺穿了对方的软肋,哪里有善罢甘休的道理在里面。现在,她们心里只想着一个念头,谁要先开口认错,那谁就是输了。
一想到在对方面前输掉之后将会丢失面子,两个女人之间的火气更加旺盛了。
现在,她们都在静观其变,等待对手先出招。曹凡和方静是不会先声夺人的,因为,她们本来就是站在错误的立场上在进行斗气。所以,先出手的人,在心里上就输给对方一层了。而一旦先手之后被人反击,往往都无法再回弹回去。
所以,两人作为经验丰富的骂将,深知其中的道理。只不过,在这个局势下,曹凡稍微占据主动。
此话怎讲?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曹凡是挑起事端的人。所以,她属于战争的发起方,一般情况下,先手的情况,只有战争的发起方才可以占据主动。因为,你可以打闪击战,你也可以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依据,而对方必须先应付你突如其来的攻势,然后顺着你的思路来进行反击。
所以,先手发动攻击的曹凡,在整个局势上略微占据主动。那么,为什么先手攻击的曹凡只是略微占据主动呢?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方静反击的伤害打得更高。而曹凡在刚才的反击中,几乎来到了理性奔溃的边缘。
要不是方静没有进一步加击,曹凡或许已经在这次骂战中败下阵来。骂战的胜负由什么来区分,那自然就是对方剩存理智的多少。
所以,尽管曹凡是战争的发起方,可她的血条明显不足于方静。所以,她在此时这个僵持的局面下只是略微占据主动。
那么,为什么方静在这么大优势的情况下没有咄咄逼人,一举拿下胜利呢?其中主要的原因,还是这个胜利并不光彩。骂战骂战,精髓在于骂,可骂归骂,这种形式的冲突,不论胜败,结局往往都不光彩。所以,赢并不光彩,只是相对来说,没有人愿意作为败家而已。
当然,就算方静可以放下面子,就是为了胜利而发动攻击,那也已经于事无补。因为,曹凡在质问方静时,她产生了僵直,曹凡正是利用这个僵直的时间,把她的理性拉了回来。所以,在面对严防死守的曹凡,先一步出手反而会给自己留下破绽。
可是,如果两边都不进攻,那不应该是处于均势吗?其实不然,因为,曹凡在反击方静的话中,就做了引导。
她刚才可是说了,要方静再提一遍钟家卫试试。这句话,可以说来得又狠又狠。第一个狠,是对对方狠,因为,这让对方拿不定主意。毕竟,没有哪个优秀的猎手愿意在猎杀途中受伤。方静正是知道这个情况,所以才没有立马开炮。
因为,她看得出来,曹凡确实是摆出了一副视死如归的态度。这让她不得不考虑再次说出钟家卫这三个字的严重性,所以,方静不敢赌。
曹凡这句话的第二个狠,那就是对自己狠。她居然选择了用“舍生取义”的姿态与方静同归于尽,这不仅仅是狠,还是狠辣。因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曹凡这句话,就是先在自己身上划一刀,然后再扑上去和对方同归于尽。
如果说,方静接下来的攻势太过猛烈,曹凡完全招架不住。那么,在她真的要和对方同归于尽时,她就已经输了。
当然,要是方静知难而退,曹凡就可以取得完全的胜利。因为,她已经发了狠话了。如果方静不敢接话,那就是说明她怂了,如果方静怂了,那她就失去了这场骂战的参战资格,曹凡自然而然就取得了胜利。
而且,曹凡这个胜利还是没有任何负面影响的。因为,她在说出这句话时,她和方静的对垒,就已经不再是在刚才两方的话题上,而是在两方的心态上。
可以这么说,曹凡是将刚才开方静玩笑引起的冲突转变为了因为自己的生气而引起的冲突。首先,这个冲突的转变,只要源自方静的愧疚。因为,是个人都知道曹凡和钟家卫是怎么一回事,而方静和王无双的事情,不过是子虚乌有,茶余饭后打牙祭的谈资。
也就是说,按照两人话语中伤人的程度来说,曹凡的不过是打了一拳的程度,可方静刚才的话,却是要命的。
所以,站在道义的观点以及方静自身的心态上来说,她都已经站在了理亏的一方。是的,没错。道理永远站在最弱势的一方,所以,在曹凡决定自爆之后,不论方静是否可以赢得比赛,她都已经输了。
可曹凡不一样,只要方静动一动嘴皮子,那她就有绝对性的翻盘机会。而且,她还是站在绝对道义的一方。因为,她真的被方静伤得很深。
所以,现在的僵持局面,只会将原本就决定好的胜利天平,一步步往曹凡这边倾斜。
当然,方静没法赢,可她却可以不输。如何不输?那自然是让曹凡和自己两败俱伤,只要两边各打四十大板,那么这场骂战就没有绝对的胜利者,也就无从说起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