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清穿]给康熙当弟弟的那些年 > 第125章 第 125 章(第2页)

第125章 第 125 章(第2页)

如果非要挑出几个能合作的商人,还是从晋商团体中挑几个看得过去的比较好。

官就是官,商就是商,就算本朝没有商人不准参加科考的规矩,官商勾结也不能勾结的那么明目张胆。

朝廷没有专门处理贸易之事的部门,内务府管着的有不少厂子,但是那些厂子和正经的贸易还不一样,而且内务府的事情已经够多了,不能再让他们插手这种事情。

康熙准备在六部之外另设一部专门处理商贸之事,内务府水深,三个内务府大臣之间勾心斗角,内务府的特权已经不少,再让他们管到对外贸易,那些假账想查出来就更难了。

水至清则无鱼,他知道内务府一直有老鼠,送到他跟前的账本也有假账,但是只要最后的钱数不差太多,他其实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惜内务府的人不知道什么叫见好就收,若不是朝廷这两年打仗没工夫管,他早就下手整饬内务府了。

一波抄家砍头下来,没准儿空了的国库又满了。

贸易这种事情还得世代浸淫此道的商人来,朝廷选出来的人能当好官,却不一定能做好生意,其中门道多的很,一时半会儿说不完,还得回京之后再细细打算。

隆禧那臭小子说蒙古台吉们没有经商头脑,他这两天特意派人打听了一下,发现不只那些年轻的台吉们没有经商头脑,年长的王爷们也没好到哪儿去。

晋商在草原上已经有了票号生意,钱这玩意儿不能随便借,尤其是商人的钱,稍不注意就能借到倾家荡产。

羊羔利是什么情况蒙古人最清楚,一群不长记性的家伙,借钱也不看人家的条件,利滚利这么滚下去,倾家荡产也还不了。

他们和那些放贷的商人签的有契书,朝廷也没法说什么,可真等到他们拿草场来抵债,朝廷总不能看着不管。

想想就觉得可笑,蒙古王爷因为借钱还不上,把名下的草场抵给商人,自己被赶出家门没地儿去,要不是他们发现的早,那种事情不是没可能发生。

都说无奸不商,晋商再怎么能干也还是商人,到了那个时候他们可不管对面是王爷还是什么,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欠了钱就得还,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前朝末年收不上税,民间的商人富得流油,眼睁睁看着亡国都不肯分出一点钱,他承认商人中有好的,但是指望关键时候能靠商人干什么,不如指望六月飞霜天上掉钱。

康熙原本想着从蒙古各部中挑些人一起处理贸易上的事情,现在也熄了这个想法。与其从这些蒙古王公中挑能扛事儿的,不如朝廷直接派人过来。

靠不住,真的靠不住。

一晃半个月过去,皇帝在营帐里会见了漠南漠北各部王公,喀尔喀三部归顺后第一次觐见皇上没有闹出什么乱子,大家都很满意,至少表面上看来,会盟结束的异常和谐。

两位太后和太妃们依依不舍的告别家人,回去的路上不像来时那么激动,却也没有多少惆怅。

康熙本来想着拐道去趟盛京,又担心太皇太后出来那么久身体撑不住,又放弃了去盛京的打算。

祭祖什么时候都能去,他们家玛嬷到盛京后想起以前的-->>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