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听听这话,不是我跟您显摆,我们家小敏将来那绝对的,大科学家!没跑!”
周世光说着还摆了摆手。
这家伙,听得王大叔一愣一愣的,羡慕不已,直拍大腿,“哎呀呀,你们这叫什么,这才叫做真正的啊。”
周世光跟王大叔聊的正起劲,看到孙女回来了,立刻招手,高声道:“小灵你回来了,快给爷爷看看你的冠军奖杯。”
这声音不小,起码胡同里的街坊们都能听见。
第409章借粮
果不其然,大家伙都出来了,将他们团团围住。
周灵将自己的奖杯拿出来,王大嫂立刻道:“对了,周杨你们家不是有照相机吗,快拿出来,给我们拍一张大合影。”
周杨一点头进门拿去了,大家伙自发的站在一起,周灵抱着奖杯蹲在爷爷身边被众人簇拥在中间。
按下快门,就定格在了此刻。
周灵夺冠的热度并没有这么快过去,周灵的学校要求她周一做国旗下讲话,各大媒体找上家门,找到青少年活动中心,找到学校。
这时候有人就发现了,这家人的大女儿似乎是前几年的京城中考状元,然后提前保送了名校。
好家伙,一个新闻热点背后还有另一个新闻热点。
一时之间,无数人开始猜测他们家到底有什么样的特殊的教育方法,能让孩子们都成才。
袁小圆还好,毕竟她有工作单位约等于没有,但是周杨就逃不过去了,在单位里同事一有时间就将他围得团团转,询问他教育方法。
周杨不胜其烦,思考半天最终慎重的回答,“也许是孩子的智商高吧,天赋异禀,也没咋教育。”
众人绝倒,真不愧是你周工!
袁小圆这边又忙碌起来了,她的第二部小说正在排版印刷,很快就要面世。
这次她的故事是围绕着一位老农民展开的,讲述了一位生活在民国时期的农民带着家人艰苦求生的故事。
这本书一改她在《动物》中的荒诞风格,用词可以说到了直白的地步。
没有过多的描述,甚至风格到了一种平白乏味的地步。
她平铺直叙的描述场景,描述画面,描述主人公泉水的遭遇和一生。
县、、长跟保长说要练保安团,让县里的老百姓加税,语气平淡的就像是在说今晚要吃手擀面一样。
保长跟里正村长说起这事,语气略微的有些变化,似乎在思考今晚该去哪个姨太太的房里一样的重视。
到了村长这一层,他们愁眉苦脸召开会议,似乎到了家里的婆娘跟人家跑了一样的愤怒和悲哀。
至于向泉水这样的村民,他们无动于衷。
不哭不闹,因为他们知道哭闹也无济于事。
到了粮食快下来的时候,保长带着一两个兵痞来了,他们一个个吊儿郎当,当着村里小媳妇的面儿开始松裤裆撒尿,然后哈哈大笑,看到小媳妇羞的掩面哭泣,泉水也跟着笑了。
收粮了,泉水的瞎老娘坐在大门口,逢人就磕头,见到这几个兵痞就上去抱着人家的腿喊爷爷。
兵痞们再次哈哈大笑,然后闯进家中,背走了刚下来的小麦,大约十袋。
泉水将老娘扶回屋里,泉水媳妇小声骂着老不死的,却给了她一个如石头般坚硬的窝窝头,孩子们看着这石头一样的窝窝头,馋的直流口水,老太太舍不得吃,撕下一块皮放进嘴里,又把这窝窝头给了孙子。
吃完这顿,泉水也不着急,就在家里等着。
粮食收到了县衙的后仓里,几位保长们又来找县、、长了,弓着身子同他说了几句,还哭天抢地的抹了泪,当大老爷点头的时候,他们又直呼活菩萨。
县老爷使人来拿出契书,几位保长看也不看的就按了手印,又带着人去后仓搬了粮食出来,最后粮仓里大约剩下了两成。
保长们还没有回到家,里正村长们都已经在他们家中等着,这次似乎快了不少,里正村长们和保长再次签订了契书,保长们让几个人跟着他们将粮食搬走,最后又给他剩下了大约一成。
回到村里,里正让媳妇招待这几位兵大爷,又喊来儿孙们搬下一成,剩下的才拉到了打谷场。
大家缓缓的围过来,里正抽着旱烟,道:“保长老爷心善,舍不得大家饿肚子,这些粮食是我舍了老脸帮大家借来的,大家一定要记得保长老爷的大恩大德。”
泉水不在乎里正说了啥,轮到他的时候,他带着媳妇背了六袋小麦回家,怀里还揣着一份契书,上面写着:
今有张家村村民张泉水向里正张德善借粮一百斤,九出十三归,特此立约。
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