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坐到电脑面前,琢磨了一会儿,回头看向林木:“要不……一起?”
林木指了指自己刚带回来的饭,“先吃点东西。”
词萤雪端起饭盒就狼吞虎咽,林木按住她的饭盒,“细嚼慢咽,利于消化。”
词萤雪含糊地说:“我这不是怕你三分钟的热情过去后,会后悔替我当笔杆子嘛。”
林木也是无奈,“放心吧,随叫随到,绝不推辞。”
“当真?”
“嗯。”
“口说无凭。”
“那你想怎么样?”
“至少要拉勾。”
“……”
拉勾后,词萤雪总算安分了很多。
吃完饭,林木便和词萤雪坐到一起开始琢磨纪录片的事。
词萤雪用笔杆子轻敲额头,“我感觉得给片子取个好听的名字,人家一看到名字就能知道我在写什么,讲的是哪里的事。”
林木道:“要不要用《北纬18度》?”
北纬18度是三亚的昵称之一。与自然环境有关的纪录片,用经纬度来作为标示也是非常合适的。
“《北纬18度》?就用这个了。”词萤雪琢磨了下,觉得很合适,就在电脑上敲下片子的名字。
词萤雪又道:“主题上,我希望重点放在这片原始雨林的保护上。这个角度虽说不算新奇,但是非常符合我拍下来的素材,也符合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时代诉求。”
林木道:“管护站那里有一些过往的资料,你可以借阅过来作为参考。”
“将过去与现在作为对比,会更鲜明。”
……
词萤雪和林木一直忙到深夜,才终于把整个纪录片的结构捋了个雏形出来。
有了雏形就好说了,接下来就是慢慢打磨的活儿。
接下来的日子,林木照顾完母亲就坐到电脑面前,跟词萤雪一起剪片子。
单单只是一台笔记本电脑并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但他们也没指望太多,只想在回海南之前,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稿磨出来。
林木的思路总是特别的清晰,大结构下,什么地方放什么内容他都特别清楚,能给词萤雪很多有意思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