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们都知道,想要用杨素之死做文章,根本就行不通,索性也就放弃了。
宋缺这几日也图的清静。
龙案上关于弹劾魏不悔的折子,也变少了许多。
毕竟有皇城司在,那些个官员做了什么,就等同于有把柄捏在手里,所以,官员们现在个个做事都小心翼翼。
而远在北方疆域。
镇北王府。
镇北王宋书收到来自京城的书信,当看到宋缺做出的批复,同意他入京祭奠杨素,宋书眼神中闪过一丝锐利。
“三年,我在这北方疆域整整待了三年,现在,终于可以回去了!”
宋书嘴角噙着冷笑。
当年争夺皇位失败,他从嫡子,变成了如今拱卫边疆的藩王,这种巨大
的地位落差,使得他心里一直都对当年的事情耿耿于怀。
为此。
三年的时间里。
他无时无刻都在等待良机。
当得知杨素死了,他就觉得时机已到,为此,特意写了一封密函,送往京城,如今,皇帝同意自己回京。
这三年的谋划,终于可以实施了。
“宋缺啊宋缺,我这次回京,可不仅仅是祭奠杨素!”
看着手里皇帝做出的批复,宋书眼神闪烁着异样的神采,而后,将那批复的纸张,捏着皱巴巴的纸团,随手就扔在了地上。
然而,他这大逆不道的举动,却被外面的下人看在了眼里。
另一边。
京城。
经过这几天的较量。
有些大臣已经妥协,主动前往户部,交纳相应的钱粮。
由魏不悔书写的兴国策论当中的‘官绅一体纳粮’国策,终于迈出了艰难的一步。
随着越来越多的官员妥协。
这道国策,得已下放,昭告天下。
毕竟朝廷的官员都要交钱交粮了,那民间那些个士绅,不得乖乖照做?
管绅一体纳粮的国策。
一经昭告天下。
瞬间在各地引起不小的轰动。
许多士绅非常排斥,甚至,不愿意听从朝廷的命令,但在官府的弹压和周璇之下,士绅们最后只得妥协。
他们知道,与一个王朝作对,无疑于蚍蜉撼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