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除了赵玉兰那的收入,又有周梅芬这边的收入,苏巧空间里的储钱箱里,又丰厚了不少。
她打算等来年,一切步入正轨后,看能不能再干点别的,最好能大点。
现在还属于小打小闹阶段,就是个小商贩而已,赚的钱也有限。
苏巧这边是想积蓄力量和钱财,想等日后机会到了,赚票大的。
而她没料到的是,正因为她投资周梅芬搞的这个水果生意,让班上,甚至整个一中学生,都渐渐走向了商业化的道路。
这时代,物资生活匮乏,城乡百姓都苦。
像林诚、王佳佳那样家境的,真的太少了。
大多数学生,家里条件都不算很好的,能供一个出来读书,差不多已经举全家之力了。
苏巧和周梅芬能卖水果,能卖鸭蛋,而且,搞的风生水起,苏巧且不说,单看周梅芬的变化,大家都是羡慕的。
所以,渐渐的,也有同学起了心思,试着从家里带些自家种的红薯啊、大南瓜啊,鸡蛋啊等等。
同学之间,不上课时,经常就聚在一块,像个吆喝的商贩。
“上次,谁家嫂子生娃了?说是要老母鸡的,我家有,要么?”
“周扬,你家是做挂面的吧?回头给我带十斤挂面吧。。。。。。”
“泥鳅,黄鳝有人要吗?我哥在田里放了地笼了,有要的可以提前定啊。”
“我家树上的枣子要熟了,特甜,便宜卖哦。”
甚至,还有了全校换购。
老师们对这些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影响学习,能让学生们自主创收也不错啊。
甚至,有些老师还会照顾学生生意。
买两斤鸡蛋,两把面,买些瓜果蔬菜的。。。。。。
反正,老师也是人,也需要生活,柴米油盐那也是一样不能少。
在别处买也是买,在学生这买,还能让他们挣点,何乐而不为呢。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的过去,转眼就到了期末。
期末那几天,同学们,包括苏巧,都将生意给停了,大家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期末考试上。
对于期末考试,苏巧不再像在初中那样轻松了。
高中的题,要比初中难了不少。
而且,聚集全县的尖子生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