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结婚证能复古到那个时代。
整个结婚证是一张奖状,然后四周点缀着非常具有华夏特色的鲜花,而且这些鲜花都是有祝福含义的。然后结婚证顶端是国旗,而底端则是牡丹与双喜字。
结婚证的内容采取的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的古文排版方式。在结婚证的落款还会盖上非常具有传统风格的方形大印。
60年代的结婚证基本是继承自50年代,但风格就非常具有当时的特色了。
鲜花和祥纹都被剔除了,替换的是稻穗、齿轮、煤矿、棉花等等具有工农建设含义的物品。同时文字的排版也变成现代样式,印章也换成了后世常见的圆形印章。
70年代的结婚证则主要是体现那个时代的鲜明特色,略过不谈。
80年代的结婚证则非常靠近现代的结婚证了,也是一个红色的本本,只不过那时的塑料质量真的有点一言难尽。
而结婚证本体依旧还是奖状模样,而且奖状四周装饰的花纹也变成简笔画,不过选用的还是诸如喜鹊、梅花等等吉祥的饰物。至于照片,此时的结婚证可没有留这个位置。
“梅梅,我们去照相馆拍张照片纪念下吧?”肖文明提议道。
韩梅梅没有反对,不过此时国内的彩色胶卷刚刚起步,质量还是有点不尽如人意,因此韩梅梅最后选择了黑白照。
但是拍完之后,韩梅梅特意找老师傅选择手工上色。别小瞧这门手艺,能手工上色的师傅基本都是在电影厂当过一段时间的老美工,一般的照相馆还请不到这样的大神坐镇呢。
第688章婚后日常
原本韩梅梅和肖文明是打算在鹏城请同事们吃顿饭的,结果发现没有合适的地方可以办婚宴。一般大家要举行婚礼都是私底下请人在家里开几席就算了,哪里想过大宴宾客。
而此时市面上的公营饭店依旧还是“眼睛长在头顶上”,压根没有想过接手婚宴这个潜在的蓝海市场。而私营饭店虽然有这个心思,但人家规模有限,所以听完韩梅梅和肖文明的要求后就只能婉拒了。
最后还是梁主任跟韩梅梅说了句,“现在还是简朴一点比较好,你就给大家带点糖果便是了。”
韩梅梅将这个提议同肖文明说了,肖文明也觉得不错。韩梅梅到鹏城也才半年多,肖文明这才不过两个月,同事大部分关系毕竟平平。真的请人家来吃饭,人家随礼也是个头痛的事情。所以干脆带点喜糖,这样大家也不用额外随礼了。
于是韩梅梅和肖文明就各自带着喜糖到单位里派发,自然也是收获祝福一大堆。
拿到结婚证一周后,韩梅梅从照相馆里拿到了相片。因为韩梅梅给钱给得痛快,所以老师傅将照片也洗得格外漂亮。
人工上色的相片自然不可能像后世那些高像素相机那般清晰逼真,但是却有股非常怀旧的七八十年代彩色电影风。韩梅梅觉得以后将这些照片发到微博或B站的时候,估计会收获羡慕嫉妒一大堆。
“相片你挑几张给爸妈寄过去。”韩梅梅说道,“彩色的那些是有数的,如果要再洗的话,那就还要找那个老师傅帮忙。倒是那些黑白照片无所谓,没有理随便找人都可以洗的。”
“那彩色的就给爸妈还有牛教授各寄一张,其他人就寄黑白照便是了。”肖文明也被彩色照给吸引住了,知道难得之后就更加舍不得了。
“等春节去完你父母那边,我们去京城的时候拜访下牛教授。”韩梅梅提议道。
毕竟牛教授是韩梅梅和肖文明的老师,也算得上是重要长辈。
“那行。”肖文明也没有觉得什么不好的,“那在信件里将我们去的日期提一下,免得牛教授为了等我们而耽误了他自己的事情。”
韩梅梅于是将亚洲影视城送来的台历拿了出来,开始研究日期。
不得不说,在韩梅梅的督促下,亚洲影视城对于经营地方媒体和关系那是重视了许多。
比如挂历和台历这两样当年过年的礼物大杀器,韩梅梅没来得及提醒,他们就主动做了出来。
挂历上是亚洲电视台的当家大明星,而台历上则是印的亚洲电视台热播电视剧的剧照和角色定妆照啥的。别说,这东西送出去非常受欢迎,而且不少人因为收得多了还转送出去,结果成为最受欢迎的人了。
两人在日历上研究了许久之后,终于将春节假期给安排好了。此时可没有后世的春节黄金周,但好在两人不是本地人,所以有探亲假,再算上两人的婚假,于是两人妥妥拿到了快一个半月的假期。
第689章再回肖家
因为两人有了充足的假期,所以韩梅梅和肖文明果断决定不去赶春运。要找到去肖文明的老家几乎算是国内最长的几条铁路线之一,而且还必须在京城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