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想,便叫了陈小花,带着孩子一起去了陈家。
陈永全吃过早饭之后就在村子里溜达。
如今的永平村可和当初完全不同了。
每家每户的院子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但各家的主屋墙壁却涂抹了水泥。
赶在水泥干透之前,贴上各种各样的石头,瞧着可比之前的土屋好看多了。
路面也不再是黄泥石子铺成,而是清一色水泥路面,又干净又好看。
院子的外围起了三米高的围墙,虽说这样就看不到远处的麦田了,可却给人一种安全感。
村学已经开始上课,孩童们稚嫩的读书声更像是一种美妙的音乐,哪怕听不懂的人听了,都觉得心里舒坦。
原来村子里没事就凑在一起扯老婆舌的妇人们如今也都没有那个闲工夫了。
要么伺候家里的鸡鸭猪鹅,要么去工坊上工,再不然就是去田地里伺候庄稼。
总之,大家都奔着过好日子去,谁有那个时间去东家长西家短。
作为村长,陈永全从来都没想过在他有生之年能看到如此安稳的村子。
所以他现在没事就会在村子里逛一逛。
不为别的,就想多看看这么好的村子,回头真等自己不行了入土的那一天,他也有脸面去见永平村的老辈们,可以和他们好好说说村子现在的情况。
正走到祠堂附近,听着孩子们读书声的陈永全,正闭着眼睛,摇头晃脑的跟着默诵,却突然听见有人喊自己。
回头一看,是自家三岁大的小孙子。
小家伙虎头虎脑的,很是得陈永全喜欢。
原本也想送到学堂启蒙,却被万霜否了。
村学启蒙的年纪是从六岁开始。
四岁到五岁的孩子送到村里的托儿所,交给女先生照看。
女先生也是万霜娘家带过来的,三十来岁的年纪,长得普普通通,但却给人一种很温和的感觉。
托儿所不教四书五经,每天就是带着孩子们唱唱儿歌,做做操,蹦蹦跶跶的。
在村民眼里,那就是一个大人带着一帮孩子们疯玩。
托儿所的收费更低,每个孩子每个月只需要交三十文钱,另外再准备五斤糙米即可。
如今永平村的村民每家每户都有进项。
多了不说,每个月三十文钱的托管费对于他们来说真是小钱。
孩子还有人给看管,不用担心会出事,所以大家也都远把适龄的孩子送过去。
主要是不送也不行,那托儿所可是万姑娘开的,谁都想找机会和万姑娘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