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要通电,我在想要是把地方选好了,以防需要,在选的地方那里把电也安上。”
村长思索了一下说道。
“我的老房子倒是空着,就是多年不住人了,需要修补。”
“那太好了,修补总比盖起来简单。”
阮小玉做了简单的解释,“因为现在天凉了,咱们这边气温偏低,所以才要这么麻烦,要是以后等天暖了。放在外边儿也可以。”
“现在这样的天气就是盖大棚,也要做保暖措施,整体下来的话投资比较大。所以找一间旧房子是最好的选择,当然要是有一些大一点儿的地窖也可以。”
“就是地窖比较麻烦,搬运材料不太方便。”
“对了,村长这附近有石灰厂吗?”
要是有,说不定可以免费搞点。
阎志龙道:“离我们这三十公里处的大石窟那有,要是有认识的人就可以免费搞一两袋,没有就难了。”
“你要多少?”
“至少三四袋一百斤重的,越多越好,地里也需要。石灰最主要是用来杀菌。”
“开荒的地撒点也特别好。”
沈桂芳把饼都烙完了,舀了一碗熬菜坐在凳子上,“志龙,你飞强哥是不是就在石灰厂,还是水泥厂来着?”
“嗯,我完了去我姨家问问。”
飞强是阎志龙表哥。有熟人就好办事。
这就意味着在这种材料上可以省下不少钱。
“要是能省下钱,那我们就能加大投资,蘑菇出菇时长基本上都是三四个月,做
实验的话,我等不起。”
所以必须要成功。
村长听明白阮小玉的意思了。
他做事都是有把握才做,没把握的不会冒风险。
这次要是一次就把投资搞大,这风险他还真不敢冒?
听阮小玉的话音,一定会成功,这次他还真犹豫了。
“小玉,你怎么保证肯定能成功?”
“我不能保证,但是我有决心,我只想奶奶活着。”阮小玉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证明自己可以,口头上是没有说服力的。
村长额头的皱纹就像沟壑一般深。
阮小玉把握在手中的瓜子壳扔进还未熄灭的火坑。
“村长,要是不放心,还有一个办法,我们可以找志东的老师来,有他指导,我们成功的几率只会更大。”
村长对这个提议很满意,他决定给三儿写封信。
说好后,阮小玉就回去了。
没想到阎志豪洗了碗,还把饭给她放进后锅温着。
她端着饭出门。
外百年门口铺了一块垫子,上边铺了干净的蛇皮袋,奶奶正坐在上边,一边晒太阳,一边把棉花往匀称撕。
阮小玉怕把饭掉在毯子上,找了一个圆木坐在奶奶对面。
“奶奶,等我吃完我来做,你歇一会。你的眼睛也不能长时间劳累,更不能让太阳照太久,你闭上眼睛晒晒太阳就回去。”
“好,我坐坐就去树下,这场雨下完,下一场估计就是雪了,你的棉袄得抓紧缝了。”
在城里时,奶奶自己出不去,便打发阎志豪出去买了
布和新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