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兰坐在边上乐呵呵的看着:“慢些吃,锅里还有。”
胡惠英道:“有没有的吃饭都是这样,早先给喂,怕烫嘴,还供不上,干脆就让他们自己吃。安安原先吃饭还慢,叫他给带的你看,这阵也快起来了。”
吃完饭,高青阳就没见人影了,两个小的也被带跑了。
回来在家就这么几天,能窜门的得赶紧去。
阿茶跟胡惠英说了一声:“娘,我去一趟周正全那,再去我大伯那看看。”她家里没谁了,来往得就这两处,没回来就不说了,回来了肯定得去打个照面。
“你去你去,这回来在家也呆不了两天,今天不去明天就是三十了,初一更不好上门。”这回来了,周成发那肯定得去一下,周正全那就更不用说了。本身就有来往,这小白菜去城里上学之后来往就更多了。
因为放礼拜吃住在他们那,开学报名过去的时候周正全就背了一口袋粮食过去,都是家里收拾好的米面,还有苞谷珍珍。冬月粉又送过去了一趟,简直客气的不行。
一个礼拜就在家里来一回住一个晚上吃几顿,能吃多少一点。
阿茶给两家买的东西都是一样的,一家两瓶三粮液,一包奶粉,一袋蛋糕。奶粉是猴子岭那边的奶牛场产的,现在在县城到处都有买,没有早两年那么难买了,几块钱一包也不算是
特别贵,但是却一瓶酒要贵一些。
山里面自然是难见,这样走亲戚已经算是相当体面的礼了。
过去的时候,周正全去山上砍柴了,李小霞把海生背在背上,跟小白菜两个人在蒸馒头。
院子里还是热闹的很,周成礼家两个小的跟周成林家那个都在。
大人倒是都在忙。
阿茶过去的额时候看见陈春芳,正坐在堂屋门口缝补衣裳。
听见几个娃儿吆喝:“来客了,有客来了。”陈春芳抬眼,愣了愣。
阿茶招呼了她一声:“大伯娘!”
“阿茶呀,回来啦!来来来,门上来坐!”
阿茶笑着指了指边上:“我找小白菜有点事,大伯娘你先忙着。”那家的堂屋门口,她从小就没去坐过,这么多年了,早就不在意不计较了,但是也不会去坐。
说着,小白菜已经从灶房里面出来了:“姐姐你来了,快进来坐,进来烤火。”
“不冷!”阿茶进了屋,小白菜也进去了,陈春芳手里还捏着针,怔怔的看着这边的房门。
阿茶这还是第一次见李小霞,进门喊了声“嫂子”,李小霞有些无措的哎了一声,忙不迭的招呼她坐下来。
李小霞也是第一次见阿茶,阿茶给她的印象来自小白菜和周正全的嘴里以及队上这些人口口相传。
没有人说阿茶不好,没有人说她命苦,仿佛早先那个被全队大人孩子都不喜欢的阿茶从来未曾出现过。不管队上哪一个,谈起阿茶都说
她怎么的懂事,怎么的争气,怎么的命好队上的大姑娘小媳妇,没哪个不羡慕她的。
文化高,工作好,丈夫疼爱,公婆视如己出,就连生孩子都比别人厉害,一下子儿女双全。
李小霞也是一样,只觉得这样的人当真是厉害,跟自己是完全的两个世界的人。
阿茶的头发还是那会儿上学的时候剪过,后来实习的时候就又绑起来,这几年也没刻意的收拾,就随意的用皮筋绑在脑后。身上穿着的是高青阳从省城带回来的,时下那边最流行的毛领格子大衣,黑色的皮鞋。
李小霞觉得自家这灶房都配不上人家,那板凳平时自己天天坐都不觉得,阿茶这一坐她就觉得那板凳不干净。
小白菜跟阿茶熟倒是没觉得,从阿茶手里把口袋接过去放在一边的架子上,又找了茶缸子给她倒水:姐姐,要不要点糖?
“不要糖,你给我倒点热水就行了。”
说完问李小霞:“二十九了,哥还去山上砍柴?”
没砍柴,起风了,感觉又要下了,今年这个冬天雨雪实在多,他趁着林子里面还干着多去捞几趟松毛子垛那里,回头引火啥的都方便。去了老一阵了,这一趟应该要回来了。”
小白菜道:“姐姐在这里多呆一阵吧,我们蒸馒头包包子呢。嫂子用油渣跟豆腐一起包的,我还弄了好多荠菜,放了两个鸡蛋一起的。晚上在我们这吃饭?”
说完,期待的看着阿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