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来回平德村的时间,朝廷给的一个月的安置日期也已经完了,这意味着宁砚就要正式开始走马上任了。
大凉不是天天都要上朝的,而是分单双数,单数日子上朝,双数不上。
但这只是对皇帝而已,官员除了休沐的日子,每天都得到官署,需要进行点卯。
所以在住进新家的第三天一早天才刚露出一点亮光宁砚就轻手轻脚的爬了起来。
至于陆秋歌,这两天还没有完全从路途的疲惫中缓过来,在宁砚刻意放轻手脚之下,难得的没有被惊醒。
起来收拾完毕后,宁砚拿了一块干饼一边啃着一边往皇城走去。
太极殿外,文武大臣已经按照品级站好了行列。
宁砚前后左右的人基本都是这次同科的进士。
有资格上朝的最低品级是七品,像六部的主事,御史台的左右拾遗都在这个范围内。
他站的位置可以说是文臣队伍的最末端了,除了同位庶吉士的几人外,之后就再也没人了。
他待在这个角落,也没人会注意到他。
“宣,众大臣进殿——”
随着大太监的声音传来,以太师这个正一品官员为首的官员队伍开始登台阶往太极殿的正门而去。
等一群人在太极殿站好,又等了一会儿后,明黄色的身影才从偏殿走进,然后走上丹陛。
“陛下驾到——跪——”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萧旻端坐在龙椅之上,抬了抬右手。
“都平身。”
固定的礼节完毕以后就开始奏事,这与宁砚他们这些“新人”几乎没有什么关系,他们能做的就是竖着耳朵听着。
即使说的事情跟他们离了十万八千里他们也得听,因为庶吉士有一项职业就是起草诏书,如果不了解朝政,这诏书就没办法起草。
第一次上朝宁砚听得很认真,虽然有很多事情他听起来有些费劲,但他都打起十二分精神去理解。
等早朝结束后并不意味着他就可以回去了,还有翰林院等着他呢。
翰林院可以说是除了内阁外,与皇帝最贴近的官署了。
而且翰林院和内阁也有些千丝万缕的关联。
比如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流传的一句默认成规的话: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换句话说,翰林就是内阁首辅与次辅的人才储备所。
翰林院就建在皇城里,位于皇城的东部,与龙图阁、史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