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青忽然仰天哈哈大笑,脸上露出狂妄之色,傲然道:“史思明若敢再次叛唐,臣的安西军覆手可灭,当初叛军便不是安西军的对手,以后也一样。陛下放心,降军就算驻留长安城内,臣也有把握让史思明服服帖帖,不敢造次。”
李亨不由窃喜。
顾青已露出了狂态,显然大权在握的滋味以及安西军强大的战力令他飘飘然了。
终究还是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立下赫赫战功,又手握如此大的权力,也该飘起来了。
敌人的狂妄,便是李亨的机会。
“既然顾卿不反对,那么此事就这么定了。哈哈,顾卿难得入宫,可愿与朕同宴痛饮一番?”
顾青行礼道:“臣遵旨。”
李亨正要传旨设宴,顾青忽然又道:“臣还有一事请奏。”
李亨一愣,缓缓道:“顾卿尽可直言。”
顾青顿了顿,道:“正月初五,是臣的大婚之日,纳采问名已毕,臣斗胆请陛下正月初五那天拨冗荣驾臣的婚宴,并请陛下正式下诏册封郡王妃。”,!
将从叛军俘虏中遴选了两万名俘虏,这些人大多是关中农家子弟,被叛军强行充入军中,他们被俘后大多愿意吃兵粮,入我安西军麾下,末将操练他们已近半年了。”
顾青喃喃道:“又有两万新兵……呵,如今的安西军,可算是名副其实的十万控弦之士了。”
“常忠马璘他们率军出城后,城内还剩三万老兵,还有你的两万新兵,守住长安城问题不大,若宫闱中的朔方军有异动,你便果断击之,宁可错杀,不可贻误先机。”
刘宏伯肃然道:“是。”
一旁的李嗣业忍不住了,跳起来粗着嗓子道:“王爷,他们个个都率军出兵了,末将的陌刀营呢?”
顾青眉目不动道:“神射营出城后,陌刀营接防,驻守太极宫外,宫里的朔方军若有异动,陌刀营便是咱们安西军的第一道防线,明白吗?”
李嗣业不甘不愿地领命。
顾青环视众人,缓缓道:“此战,是定乾坤之战,史思明的叛军若被全歼,大唐从此可得百年太平,诸位身系天下百姓之生死,社稷之存亡,还请诸位拼尽全力,给天下子民挣一个太平盛世,拜托了!”
众将起身,凛然抱拳:“末将定不辱所托!”
顾青忽然笑了起来,道:“其实……再过半个月便是我大婚之日,不出意外的话,你们当时应在外击敌,刘宏伯和李嗣业赶巧了,他们留在长安城应该能喝杯喜酒。”
众将一愣,接着大喜,纷纷起身恭贺,问起王妃是何人,段无忌在旁笑吟吟地说出张怀玉的名字,众将顿时恍然。
张怀玉虽然很少出现在安西军大营,与众将也鲜有来往,很多人甚至不认识她,但她的大名却早已在安西军中流传。
二十多岁仍未娶妻的顾青,麾下的将领们难免有许多猜测。
大家的命运早已被深深地捆绑在一起,顾青的大婚之事对将领们来说可不是纯粹的八卦心理,而是偌大的权势和军队的继承人问题。
在这个年头,继承人的问题非常重要,也非常敏感,作为安西军的主帅,顾青所娶何女,此女背景如何,为人品行如何,将来生下的嫡子性格如何,学问和本事如何,都是将领们非常关心的事,这件事可以说与他们未来数十年的命运息息相关。
很早以前将领们便在猜测顾青将来会娶怎样的女子为正妻。
顾青的正妻首先不能是皇室所出,其次该女子的家庭不能是忠于皇室的臣子,至于原因,将领们心里清楚,只是不能说出口。
张怀玉的名字将领们早已听说,皇甫思思在军中服侍顾青多日,与将领们也有来往,在将领们的旁敲侧击之下,皇甫思思透露过张怀玉的名字和出身,大家心里便有数了。
出身宰相门第,一代贤相张九龄的后人,论出身无可挑剔。张九龄为相后期被李隆基冷落贬谪,其弟张九章任鸿胪寺卿,已将致仕之年,三弟张九皋,时任广州刺史,一家满门为官,但自张九龄之后,张家对皇室的忠诚应不算太高,昔年的恩怨复杂,稍微梳理后便知。
明白了张怀玉的为人和出身后,众将放了心,纷纷向顾青恭贺。
顾青也颇觉遗憾,史思明的归降太不是时候了。
“可惜你们无法喝上我的喜酒了……”
众将齐声道:“下次,下次一定。”
顾青眼皮一跳,微笑道:“胆子越来越肥了,不错,看来最近诸位缺少操练,对提高体能有些生疏了,正好大家都在,去跑圈吧,跑到死,回头睡一觉醒来便领军出发。”
众将哀叹,纷纷求饶。
顾青仍保持微笑,不为所动。
众将只好蔫蔫地起身,互相埋怨对方嘴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