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仍耷拉着眼皮,叹道:“你啊,还是太嫩了……”
李亨抿了抿唇,道:“儿臣愿听父皇教诲。”
见他改换了称呼,李隆基嘴角一扯,说不清是讥讽还是欣慰,终于睁开了眼睛。
李隆基的眼睛已经很浑浊了,脸上也布满了老人斑,像个时日无多的迟暮老人,再也见不到当年的一丝锋芒,可是他的人生智慧却隐藏在这片浑浊之中,大巧若拙的境界,没活到这把年纪的人无法体会。
“难民一案只是由头,只是一个制造话题的引子,明白吗?”李隆基含糊地道。
李亨迟疑道:“儿臣还是不甚明白。”
李隆基微笑道:“城外投毒的人是谁,你我心里都清楚,此事做得干净吗?”
李亨垂头道:“儿臣派李辅国做的,绝未留下任何把柄。”
“好,投毒案事发了,顾青被牵连了,难民也被煽动了,长安城的百姓对顾青恐怕也议论纷纷,这就是咱们的目的,但不是唯一的目的,这些只是坏了顾青的名声,顾青并不在乎,我们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借由难民投毒一案,将消息传出长安……”
李隆基语气更含糊,呼吸间带着一股老人的气息,像浓痰又像铁锈。
“难民失所挨饿,朝堂却君弱臣强,天子欲赈济难民,却被权臣所阻,权臣独自筹集粮食赈济难民,欲邀买人心,夺朝廷之声望以厚己,甚至不惜下毒残害难民,并将祸水东引,构陷天子于不义,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说了一番话后,李隆基已然有些气喘,喘息了一阵后才慢慢平复下来。
李亨睁大了眼睛,神情仍有些迷惑。
李隆基无奈地叹道:“欲行大事,当有正当之名义,此案的结果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天下人知道顾青权势滔天,架空天子,已有不臣之相,天子受权臣欺辱之甚,李唐江山危如累卵……”
李亨目光闪动,道:“所以,难民案只是第一步,父皇应该还有下一步吧?”
李隆基缓缓道:“坐实了顾青不臣的名声,下一步便是调拨各地兵马进京勤王了……”
“亨儿,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我们这些小阴谋其实是上不得台面的,顾青有实力可以轻易碾压,我们做的这些只是在天下人面前突显出天子受欺的真相,然后……以举国之兵马对付安西军才是正道,这是无法调和,无法避免的结果,明白吗?”
“师出必须有名,难民案便是顾青不臣的事实,天下人闻之,可执义而讨贼。”
“回去后你便秘密下旨给各藩镇节度使,包括史思明……亨儿,成败在此一举,千万小心。”,!
,公堂之上还望莫失了体面。”
顾青面色忽然一沉,冷冷地盯着他:“李御台,今日是拿我当犯人审问了?”
李岘又一呆,这话不好回答,抛开顾青的身份不说,单论此案的证据,顾青还真算不得犯人。
尴尬地沉默半晌,李岘终于道:“顾国公是朝廷重臣,怎会是犯人?今日请顾国公前来,只为询问,并非审问。”
顾青嗯了一声,道:“既然不是审问,我便是京兆府的客人,对客人当以礼相待,李御台,然否?”
李岘沉着脸点点头。
顾青笑道:“你们坐着,我站着,这难道是待客之道?”
李岘还没说话,旁边的宋根生急忙道:“来人,请顾国公落座。”
顾青哈哈一笑,不客气地坐在公堂之上,扭头朝宋根生一瞥。
宋根生也隐秘地朝他一笑,这一笑却令顾青分外不满,有意无意地当着李岘的面斥道:“你还有脸笑!京兆府是你的地盘,被别人坐了主位,丢不丢人?我安西军帅帐里,谁敢坐我的位置,早被拖出去一刀砍了。”
李岘顿觉眼前一黑,既震惊又愤怒。
不敢置信顾青居然当面说出如此不客气的话,明明是御史台奉旨问案,却被他主动挑衅,随着顾青这番话出口,公堂之上再无威严。
“顾青,你欺人太甚!”李岘愤怒地拍案而起。
顾青身子动都没动,堂外却传来一阵拔刀声。
韩介和亲卫们在堂外一字排开,手中的横刀出鞘,刀尖指地,众亲卫目光冰冷地盯着李岘,一股无形的浓郁的杀机锁定在李岘身上。
李岘面色大变,呆呆地站在桌案后一动都不敢动,他预感自己只要有任何微小的动作,外面这群如狼似虎的亲卫一定会冲进来,将他剁得稀碎。
堂外的京兆府差役们早已远远避开,没人敢说一句话,更不敢惹这些眼看要杀人的亲卫们。
良久,顾青噗嗤一笑,打破了这难捱的寂静。
“李御台,好好说话,莫乱发脾气,我胆子小得很,被你吓坏了怎么办?我是朝廷重臣,国之重器,应该被小心翼翼地呵护在手心里才对。”顾青说完朝他扔了一记嗔怪的眼神。
然后顾青又朝堂外的韩介等亲卫道:“把刀收起来,随随便便露出这东西多难看,公堂之上太没礼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