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苟在雾隐门当术士那些年 > 第315章 赶尸人(第1页)

第315章 赶尸人(第1页)

桐柏山,又名大复山、云蒙山。《尚书·禹贡》有云:桐柏山为天下名山,是淮源文化的发源地,历代帝王多次派员祭祀淮渎之神,山间留存大量碑刻与历史遗迹。传说盘古在此开天辟地,死后血脉化为淮河,骨骼化为山林。东周时期,王子乔、浮丘公在此讲经布道;鬼谷子曾于水帘洞授徒;唐代李筌、张三丰等高道在此修道。在大虞朝,桐柏山虽有开凿道路,却并非官道,山势峻峭、群峰高耸、植被茂盛、猛兽出没,很少有人走此山路。然而此刻,林易等人的队伍,却正走在桐柏山的小道上。为何呀?那是因为官道来到豫州边界,需要过河,然而几天前河道上的桥被大水冲垮了,此刻还未修复,而且河流湍急,无船摆渡,要等河桥修好,还需七日,于是众人商议改道,走桐柏山小道,绕路横穿进入梁州的官道。踏进桐柏山的那一刻,仿佛一脚迈进了与世隔绝的绿色秘境。山路蜿蜒曲折,被厚厚的落叶轻柔覆盖,每一步落下,都能听见细微又清晰的“沙沙”声。这声音若在平时,无人在意,但在空荡的桐柏山里,伴随着不知名的鸟叫声,却有些阴森和诡异。曹达华边走边观察着周遭。植被茂密得如何绿色的海洋,风一吹过,如林海听涛,层层叠叠,无边无际。高大的乔木直插云霄,粗壮的树干上布满了粗糙的纹理。繁茂的枝叶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绿色穹顶,将整座桐柏山严严实实的笼罩起来。阳光穿过这些层层叠叠的枝叶,星星点点的洒落在山路小道上,像是被切割成无数细碎的光斑。“靠,前几日还漫步在风和日丽的官道上欣赏美景,今儿就进山了,不知道这山道要走多久,怕这山里也没有客栈,定吃的不好,睡的也不舒服。”林易笑道:“你这几日屁股可都是焊在了马背上,何时漫步过?瞧瞧你的肚子,好像又胖了一圈,少吃几顿饿不死。”苏绣儿也说道:“曹大哥,到时候我在你帐篷里多垫些柔软的铺盖,保准让你睡得舒服,不比在客栈里差。”“林兄弟,不是我说,还是苏姑娘懂得疼人,你小子可占了便宜。”曹达华笑嘻嘻道。三人骑着马,在队伍最前方开道。秦先一人位于队伍的最后方压阵。中间的一辆马车里坐的是郑太傅。由于马车行走山路不便,因此众人只留了一辆轻便的马车,待回到梁州的官道上再重新购置。刚和林易、苏绣儿说笑了一阵,曹达华便向后努了努嘴。在三人身后,还有三匹坐骑。马上的三人,一人是柳茹霜,一人是柳茹霜的贴身丫鬟宁儿,另一人则是状元郎沈益。往京城的这些日子里,沈益一个劲的向柳茹霜谄媚示好,那股殷勤劲,连身为妇女之友的曹达华都看不下去了。面对状元郎的示好,柳茹霜却没有丝毫的回应,甚至以冷面相对,但沈益似乎并没有知难而退。“柳姑娘,你渴不渴,我这儿有刚打的泉水。”“柳姑娘,你饿不饿,我带着在官道上买的烙饼,可香了。”“柳姑娘”曹达华回过头,小声道:“这种追求方式,不行,若是我曹某人年轻的时候,下便拿下了。”苏绣儿举袖轻笑,林易嗤之以鼻。酉时,天色已暗。队伍行进到一片开阔地,这里的地面不像前面的山路一样被厚厚的落叶覆盖,且有生火遗留的痕迹,是一处休息的场所。林易抬手,示意队伍停止前进,众人在此结营休息。有官兵和侍卫在此,没一会儿,几个硕大的帐篷便搭建好了。苏绣儿给大家伙铺好铺子,那边曹达华已经生好了火,准备烤点野味。这山林里野味可不少,前进的山路上便有不少野兔、野鸡从灌木丛里横穿小道而过,有眼尖的侍卫上前,一手便将野味收进随队的笼子里。这会儿,放血拔毛,架在火堆上,再撒上随身携带的盐巴、调料,一会儿便香气四溢。曹达华撕下一只刚烤好的鸡腿,正准备大块朵硕,祭奠自己的五脏庙,林易的手就搭了过来。“林兄弟,这只鸡腿是我的,那边不是还有吗?别抢我的鸡腿。”刚要送进口中,林易的手又向前,一把抓住曹达华拿着鸡腿的右手腕。曹达华疑惑看向林易,后者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嗒”、“嗒”、“嗒”有规律的声响从密林中由远处传来。伴随着这股声响的,还有交替传来的铃铛的摇摆声和铜锣的敲打声。“这是什么声音?”曹达华主动放下了手里的鸡腿,竖起耳朵,提高了警惕。声音越来越近。远处,一排八九人的队伍,用一种奇怪的姿势,缓缓向林易他们这边靠近。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离得近了,众人这才发现,这队伍里,只有两人正常行走,其余六七人,皆跳跃而行。当这些人来到火堆照耀的范围内,曹达华吓的鸡腿脱手而落。那些跳跃而行的,并非活人,而是头上贴着符箓的死尸。队伍前面一人摇铃,队伍中间一人敲锣。青布帽、青布长衫、黑色腰带、草鞋,腰间挂着符包。这是赶尸人!赶尸人,又称“领尸匠”,起源于蚩尤与黄帝、炎帝决战之后,蚩尤战败,不忍战死将士暴尸荒野,命军师施法念咒,使尸体站立,跟随蚩尤高擎的“符节”南归故里。赶尸术便从那时流传了下来,并形成“三赶三不赶”的规矩。三赶,被砍头者可赶,但需缝合头身;受绞刑者可赶;站笼站死者可赶。以上均为被迫死亡,魂魄可召,施展法术可牵引亡魂,引动肉身,随摄魂铃前行。三不赶,病死者不赶,因魂魄已被黑白无常勾走;投河吊颈者不赶,因自愿死亡,魂魄难召;雷击火烧肢体不全者不赶,因罪孽深重,魂飞魄散。赶尸人手持摄魂铃牵引尸体,敲打铜锣驱避活物,死尸头上的黄纸符篆上书镇魂咒,朱砂封七窍,身绑五色布条。他们仅在夜间行动,赶尸人在前引路,摇铃敲锣,口中念咒,尸体如麻雀般跳跃前行。当赶尸的队伍来到林易营地这边的时候,为首的赶尸人突然停下脚步。摇铃敲锣声戛然而止。:()苟在雾隐门当术士那些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