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这也不是半夜跟媳妇厮混的缘由吧?”梁山王让他的爹吼住,语气低下三分。
梁山老王身子一起,拳头高举:“再说厮混老子揍你!那是老子的孙媳妇,不许你胡说!”
梁山王明白过来:“这么说,战哥不跟我亲近,不关小倌儿的事情?”
“不关加福的事情,关不关你亲家的事,你别问我!”梁山老王只撇清加福一个人,因为早当加福是自家人。
他的历年“苦水”翻上来,梁山老王对儿子连连怒目,开始诉苦:“你定的好人家!知道我把孙子孙媳妇接回家多不容易吗?光架就没少打!为了你定的这亲事,老子受足了气,要从你头上找回来才行……”
梁山王又明白三分:“您为什么要接孙媳妇呢?看好孙子就行。我又没让您为孙媳妇看小倌儿脸面。孙媳妇现在也不大,成了亲自然是我家的人……”
梁山老王气不打一处来,心想不接孙媳妇,孙子上哪儿接去?但他还是不会说加福,加福在四岁以后,白天养在梁山王府,早就是自家的人。(未完待续),!
但兄弟姐妹们走上来,含笑问道:“加寿,你好些年不回来讨钱,你在京里讨的足够吗?”太子哈哈大笑,当众打趣她:“你这根儿原来不是太后养成,竟然真的是在这里。”加寿涨红了脸,这是跟她玩过的。看他们说得有鼻子有眼,不是熟知她的人说不出来这种味道。
一个一个钱袋子举起来,他们的兴奋也跟小十一样:“加寿,我们给你留下好些,你以前最爱讨钱,你还记不记得?快拿你的大红包儿来,如今你长大了,想来红包儿也长了才是。”
众目睽睽之下,加寿实在坐不住,倒不是让萧战瞪视着不痛快,对母亲投去求救的眼神。
宝珠会意,知道当着一干不是家里的人,寿姐儿难为情上来。宝珠心里也有话,女儿和太子其实未婚,这么并排一直坐着并不算合适。大同家里的人都稀罕加寿,家里人也应该单独见见。
宝珠起身,对太子盈盈笑道:“殿下,我陪加寿去换衣裳。”太子任性到现在不无满意,说声好,除他以外都起身,龙怀城扶着老国公也要起身,加寿制止住,对太子行过礼,和母亲出去。
国公夫人龙怀城妻子田氏接住,伯母们和亲近些的亲戚们,及姐妹们簇拥着,往龙怀城的正房。
在这里又是一番相见。
……
菱花镜前面,颤巍巍的凤冠取下来,宫女们收到首饰匣子里。宝珠亲手给女儿重新装扮好,戴一头宫中的首饰,送她出来。
龙二夫人和龙三夫人在今年虽去京里照顾龙书慧产女,却没能见到加寿。瞄一瞄,老国公夫人让人请去了,还不在这里。大家没有等的份儿,居长的这二位伯母试探的一左一右握住加寿的手,加寿嫣然由着她们。两个人春风满面:“寿姐儿,自你走以后,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把你盼回来了。”
还是在厅上一样的话:“你的大红包儿呢,取来取来,加寿进家门,哪能不讨钱呢?”
加寿红着脸:“我大了,不讨了吧。”往元皓等身上引:“倒是京里表弟妹们还小,既备下,给他们一些就是。”
小六对讨钱兴趣从来不大,但胖队长喜欢热闹,喜欢自己受欢迎,胖队长率先打开荷包,小是小了点儿,能装就行。
女官送上一个红包儿,大大的摇钱树,半旧的穗子。加寿讶然:“这是我第一个大红包儿,却怎么收拾出来带到这里?”宝珠笑容可掬:“是我请太后收拾出来,一并带来。寿姐儿,快来背上,当年你就用这个红包儿讨钱,今天长辈们盛情,还用这个吧。”
加寿嘟嘴儿撒娇:“母亲看您,偏记得这个。”乖乖的过来背,却背不进去,放手里握着。
龙二夫人给她放一盘子进去,加寿说谢谢,龙三夫人也给她放一盘子进去,加寿说谢谢。几年的积攒,盘子不小,红包儿鼓囊囊。加寿想这可就不用再讨了,对宝珠翘一翘鼻子:“已得了。”
一个小箱子送上来,国公夫人田氏笑道:“倒出来,还没讨完呢。”加寿苦着脸儿:“我已经得了,已经有了。”面对还觉得陌生的姐妹们笑容,加寿愈发感到丢人。自己以前就是这个样子的吗?那个时候怎么没感觉出丢人呢?
元皓却兴奋的不行,把自己荷包张得再大些:“加寿姐姐,放我这里放我这里,元皓帮你收着。”
一个更大的口袋过来,后面是萧战气急败坏的脸儿:“你收完没有!加福还没有收呢!”看一看,战哥急切中寻不到口袋,是他的披风。
香姐儿看着伯母们身边丫头捧的盘子,再看看说是姐妹们丫头提着的沉甸甸钱袋,往后退一退,再退一退,撞到沈沐麟身上。沈沐麟扶住她:“走什么?会有你的。”
“哪里是担心没有我的,是,你看,”香姐儿把他轻推一把,叫苦不迭:“我们明明是来接舅祖父的,却跑到这里来收钱,说出去多丢人啊。咱们出去逛逛,母亲说舅祖父园子里有几处梅花好,这里苦寒也适合梅花香。还有一处角门通我们自己家里,咱们去认认路。”
沈沐麟主要是不想和萧战一例,也道:“上去讨,就成战哥帮手,咱们还是走的好。”
他们一家人是今天众人关注之处,没走几步,让龙四夫人看见。四太太笑着说破:“二妹可不许走,等寿姐儿收完就是你。”
她的孩子把香姐儿拦回来:“别走别走,别着急。”香姐儿也弄个大红脸儿,回去原位老实等着。
宝珠看着,又说上两句不要过多破费。裁度着留下一些分给元皓等。再走上来,是两个激动落泪的妇人。
掌珠的母亲邵氏,和玉珠的母亲张氏,过来就迫不及待张开手臂,嘴里叫着:“我的儿,来的时候就看到你们,几年过去不认得,不过你叫好孩子,外祖母可就认得。”
“你举个旗子正经爷,快到外祖母这里来。”
韩正经和好孩子对宝珠看去,宝珠点一点头。他们扑上去,邵氏搂住韩正经看了又看,张氏对好孩子心满意足,夸她生得好。
又走上来人,这一次却像是一家人。
一个头发微白的妇人,年纪似在五十左右,气色却像四十岁。眼睛也是红红的,叫一声:“宝珠”,下面就只会哭,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另一个三十岁出去的妇人,扯着一个小姑娘,也是眼泪不断,指着宝珠让小姑娘叩头:“京里的姨妈。”
宝珠用帕子拭了新出来的泪,还能掌得住:“姨太太身子可好,明珠你也好不好?你又生一个孩子,难怪几年你不回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