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的律法却又规定,就算主人放还了奴隶的自由,可奴隶并不能马上就成为良民,他们只是从奴隶变成了部曲,实质上依然属于贱民的一种。
只是相对于奴隶要待遇好上一些。
而部曲初由投靠而来,且多从事战争。
到了隋唐,变成了贱民,形同奴隶。
但根据唐律解释,部曲,谓私家所有。
部曲有三个特点,一是不同畜产,二是转事无估,三是妻娶良女。
因此从这三个特点来说,部曲其实是平民,但又不是良民而属贱民。
但比起律比畜产的奴隶来说,他们又好的多,起码他们还能够娶良家之女,而奴隶是不能够娶良家之女,也不能跟良民结婚的。
唐律,良民不得娶奴婢为妻为妾,违反者还要判徒刑,也就是劳改。
部曲由奴隶放免而来,高于奴隶,但依然低于良民。
他们能有自己的私财,却没有独立的户籍。
如果伤害了主人,更要罪加一等。
就算经过放免,对旧主仍然认主从名份。
部曲在唐朝连均田的资格都没有,朝廷的均田制,没有他们什么事情。
但也正因此,这些部曲,也不承担课税任务。
所谓课税,便是税收与徭役。
大唐,有课户和不课户之别。
课户,一般都是良民,但不是所有良民都是课户,良民中的皇亲国戚,官员、府兵都属于不课户。
另外那些守节寡妇,残疾人,也一般是不课户。
至于奴隶、部曲等,都属于不课户。
大唐还有编户和不编户之分,编户也都是良民。
不编户都是贱民,奴隶、僧道、部曲、客女、女伎等。
在大唐,一个奴隶,就算遇到一个好的主人,给他放免,他也不可能马上变成良民,他依然还是贱民。
所谓的放免,一免为番户,再免为杂户,三免才为良人,从奴隶到良人,得经过三次放免。
而成为良人后,即从不课户成为课户——需要交税和服徭役,所以有些奴隶不太愿意被放免。
因为李世民禁止买卖良人为奴,但是又因为唐律里又有一条,凡被捕捉者无过所公验户籍等,皆可为奴。
所以,导致这年头在野外抓人的生意十分猖獗。
哪怕李世民制止也没用。
不让抓中原人,就抓胡人,土人,于是就有了历史留名的昆仑奴,菩萨蛮,新罗婢。
苏弥罗一看就不是本国人,出去的话……很可能会被人当作财物劫掠甚至贩卖。
苏弥罗:……
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