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降价,以后这种通俗本子,肯定一本万利。
而筹谋出书这种事,没有文化肯定不行的,正好收纳些贫苦学子。
读书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除了写点东西,别的他们也不会。
写的东西被玉璋书局接收,不仅能刊印,积累名声,书局还按照刊印册书给钱,不愁读书人不趋之若鹜。
至于写不出来的,负责书局的文字工作。
什么也不会的,抄书总会吧?
以前读书人最常见的赚钱工作,就是抄书。
但因为玉璋书局新印刷术的高效冲击,也把读书人抄书这个职业挤兑没了。
等发现这点的读书人,简直一脸懵逼。
幸好这个时候,大梁城中又崛起了一个古韵斋,专采用古法铸书,也接受手抄书。
皇上关于新书,“工而不巧”的评价,不胫而走。
玉璋书局铅印法印刷的书,被称为“粗书”,有钱人不屑一顾。
还是古韵斋的手工书,更有韵味,更能彰显身份,真正的贵族,就该买这样的书!
至于古韵斋老板是谁呢,没错,也是袭家。
有人就喜欢用大价钱买书,当然要满足他了。
一钱两赚的袭家,需要大量的工人,怎么收都不嫌多。
而对于处于底层,饥寒交迫的贫寒学子,这又何尝不是冬日里的一碗热汤呢,哈哈哈。
宁澜眼眸微抬,看向神采飞扬,侃侃而谈的白怜儿,略微有些失神。
如果当初她就是这个样子,他未必不会喜欢她。
不过只是一刹,宁澜就收回了视线,看向袭绿烟。
这才是他的任务目标。
袭绿烟不懂什么管理,就默默听着二嫂在那说。
等她说完提议道:“二嫂,文字部的人,可不可以也招一些女孩子,也有很多女孩子,像二嫂你一样,博学多识呢。”
听着别人夸她博学多识,白怜儿当然很开心。
掩唇轻笑:“当然可以了,不过也不是我不愿意招,就怕名门贵女,爱惜名声,不愿意来。”
转头看向刚从皖南过来的袭家姑娘:“你们中有书读得好的,愿意干的吗?”
这些未婚姑娘来京,说白了,就是为了找一门好亲事。
一开始,她们还想着京中贵地,礼教不知得多森严。
家里人连夜找了一个从宫中出来的嬷嬷,教各位姑娘宫廷礼仪,几位姑-->>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