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后,在归化城发出召唤命令后,布塔失里还是会赶回归化城,参加父汗葬礼的。
就在三娘子率部回到归化城后,很快一道道命令就从归化城中发出,散向草原各处部族。
三日后,归化城南门打开,以三娘子为首,她身后跟着黄台吉、把汉那吉等部族首领,带着一队护卫浩浩荡荡向宣府城进发。
马队距离宣府边墙百里后,三娘子就派出身边护卫带着信物前往大明边关,联系守关军将。
她们这队人马可不少,足有好几千人,如果继续冒冒失失南下到达宣府,她担心引得郑洛、马芳不快。
此时的宣大总督是魏广德同年,嘉靖三十五年进士郑洛,之所以安排他去宣大,也是因为马芳准备卸任,魏广德自然要做一些部署。
这一年来,麻贵已经基本理清楚宣府兵马,接任倒是已经达到条件。
如此,宣大防线也可以继续成为朝廷北部依仗。
带着信物的信使自然提前半日抵达边墙,向守关军将说明情况后就被放入城关里休息,同时也派人向城里报信。
宣府总督行辕内,郑洛召集宣府巡抚、知府及马芳、麻贵两位总兵官议事。
可以说,这样就算是把整个宣府的首脑都召集在一起,遇事可以及时作出反应,有问题也可以当面商议。
“既然来了,还是迎一迎。”
当即,郑洛就派出大同巡抚和副总兵麻贵出城十里迎接,马芳则布置城内外兵马。
几千虏骑自然不可能放进来,但三娘子、黄台吉身边肯定也会带上数百护卫入关到宣府城内。
于是,大明这边做好准备,一切都有条不紊进行着。
在郑洛接了三娘子递交的奏折后,还从三娘子手里接过贡白马匹,镀金撒袋各一幅、弓一张、箭十五支。
献上弓马,那是代表蒙古对大明的忠诚。
接受奏疏和礼物后,郑洛安置下众人,马上派人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仅仅两日后,奏疏就已经送进内阁魏广德值房。
按说,拿着这样的奏疏,魏广德应该马上去首辅值房,商量如何票拟。
虽然票拟肯定会派出礼部官员前往吊唁,还有赐祭坛一类的,但魏广德还想在里面搞点事儿。
反复看过奏疏,明确是三娘子亲笔所写,看字迹娟秀,显然真不负传言,此女对汉家文化造诣颇深。
其实蒙古不少王公贵族都会汉话,写汉字,不过都是歪歪扭扭,所以帐中多半会雇佣汉书吏代笔。
而三娘子可以亲自书写奏疏,显然文才还是有的,或许参加北方科举还有机会拿下秀才功名。
值得一说的是,北地民风彪悍,文风却是不盛,江南的童生如果迁籍到北地,往往很容易能拿到秀才功名,甚至是考取举人。
所以,其实从明朝起,高考移民就已经盛行,后世不过是发扬光大而已。
魏广德抽出一边便签,提笔就开始书写自己的看法。
既然此次上贡以三娘子为主,魏广德打算顺势再把三娘子捧一捧,确定她王妃的权利。
于是,魏广德除了请求皇帝派官员吊唁,赐祭品外,还请求批准以后蒙古人凡赴内地均须携带三娘子签发的文书,方准通行,否则不认。
这样,三娘子等于扼住蒙古各部族和大明互市的权利。
凡是让三娘子不满的蒙古部族,很可能就拿不到三娘子签发的文书,自然就不可能参加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