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吧。”白苏盘算着六月建好,便对外招学徒了。
“我听说你们要招学徒,我家孩子能行吗?”村民又询问。
“得看有没有学医的天赋,还要学十几年。”白苏顿了顿,“如果耐得住性子,回头可以来入学考试。”
“这么久?还要考试啊。”村民还以为就报个名就好了呢。
白苏笑了笑,没有再多解释什么,提着艾蒿快步和师兄往家里走去。
到了家时间尚早,阿姨取了艾蒿去取汁做面团,白苏则开始清点大家的药材,板着脸说道:“自己挖的自己报名字和药性,报错的扣一种。”
姜芝芝顿时如丧考妣,她是学得最晚的,记忆再好也不如人家背了几年的,“甘草益气补中、祛痰止咳,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止呕利尿,松针祛风明目、解毒止痒……”4
白苏听她一一对照药材念完,一共三十六种药材,记错了三种。
旁边程冬冬一共有五十种,包括蒲公英、知母、贝母等草药,何信一直跟着白苏爷爷采药,认野生草药也厉害的,直接挖了八十多种,如果时间允许,他还能采更多,其他几个学徒也不错,但不如何信。
何信听到最后是他挖的最多,有些不敢置信,“小师姐……”
“恭喜啊,采了最多品种的药。”白苏赞赏的看着他,之前五年认药、制药都没有白费,“正好你最近针灸练得不错,明天上午给大家试试。”
“诶。”何信高兴得合不拢嘴,终于可以对病人下手了。
“信儿……”程冬冬全都用羡慕的眼神望着何信,“怎么就让你抢先了呢?”
何信嘿嘿嘿地傻笑。
程冬冬哼哼两声,转头眼巴巴的望着白苏:“师父,我们也想帮病人针灸。”
“你们能认干草药,却认不出活草药,好意思给病人针灸吗?”白苏板起脸,摆出师父气势,“我们可以用的药材共有上万种,常用药近千种,我不要求你们全都会,但常用药野外形态必须认识,熟悉全部药性后才能自己琢磨新药方。”
程冬冬背了上千种的,但活药材还是见太少了,他也知道自己欠缺很多了:“师父,那我有时间多去山里转转。”
白苏颔首,没有阻拦,让几人将药材处理干净,她则溜达跑去厨房,洗了洗手和阿姨一起准备馅料。
将馅料炒一炒,然后用艾蒿汁揉的糯米粉团开始包青团,一个一个揉搓的圆滚滚的,然后用新鲜的芭蕉叶包着放进蒸笼里。
一共做了三种馅儿,分别各做了两笼,一起上锅大火蒸,半小时后便都熟了。
白苏掐着时间解开蒸笼,一股淡淡的艾蒿香扑面而来,她拿起一个绿油油的青团,皮薄柔软,轻轻吹了吹后尝了一口,入口绵糯细腻,馅儿香甜扎实,味道极好。
“真不错。”白苏每一种挑了几个送去给王婆婆,剩下的和晚饭一起端上桌,她率先给檀越挑了红豆馅儿的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