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就每天五章一万字,然后晚上上架感言写一下,弄个加更规则,要是有人大额打赏了,你就在日万基础上再放一两章存稿就行。”
手里捏着二十多万的存稿,再加上陈浩汤始终保持着高速码字的效率,要是这么长期坚持下去,这本书以后的成绩还真不好说。
江渺咂摸着嘴,总觉得自己调教出了一个不得了的潜力股出来了啊。
当然,王锌其实也不差,只是当初开头部分没有像陈浩汤这样打磨,所以导致初期的吸引力不够。
但通过几次编辑安排的推荐位,王锌如今的均订也在朝着四位数上涨了。
他这本庶唐积淀下来,下本书开头好好打磨打磨,成绩不会差的。
相比之下,陈浩汤在文笔、情节、人物等方面全都被王锌碾压,但就是开头打磨的好,开篇剧情更容易调动起读者的情绪,所以哪怕行文还很稚嫩,依旧能有比王锌更好的成绩。
这就是网文,或者说是通俗文学始终演变的方向。
文学的发展史,始终都是一个从上至下不断向下层民众兼容的过程。
历史上,越是接近现代,传世的文学作品就越是接近普通民众的阶层。
从诗词歌赋到宋词元曲,再到通俗小说的流行,上个年代的武侠小说,一直到现在的网络文学,文学作品的普及范围一再的扩大,写作形式和手法自然便要为更多数的受众服务而出现改变。
江渺小时候不喜欢看书,哪怕是那种名著小说也不怎么看得进去,觉得很乏味。
但他很庆幸自己能接触到网文,了解到新时代文学的新方向。
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固然让人敬仰,但接地气的下里巴人也并非是什么低贱的东西。
“吃饭啦!”
正当江渺心里想着这些的时候,外面响起丁柠的喊声。
陈浩汤码字的手停下来,跟江渺一同起身。
“希望能早点结束吧。”江渺望向窗外,又想到眼下的新种流感,脑子里浮现出网上最近的各种流言蜚语,心情便略显沉重了些。
不知道过年前还能不能按时回家。,!
>“村委会来人了,说是明天就封了。”徐桂英说道,“你那边怎么样?能回来不?”
苏怀粥脸上有些愧疚,跟奶奶说了现在的情况,随后叮嘱道:
“那奶奶你在那边注意安全,跟隔壁桂芳奶奶多联系,有什么事一定要跟我说。”
“好好好。”徐桂英连连点头。
下一秒,电话似乎被人接过去,里面传来一个苏怀粥很熟悉的声音:“这边没事,我在家里。”
是苏大江。
苏怀粥听到这个声音,脸色便下意识一沉,但想到苏大江就陪在奶奶身边,她心里的担忧倒是缓和下来,心情逐渐平复:“那你们注意安全。”
“你也注意安全。”苏大江没敢多说话,生怕引起女儿反感,但停顿了几秒,还是没按捺住,叮嘱道,“最近都不要出门了,口罩和酒精备好,还有”
“我知道了。”苏怀粥打断了他,“你照顾好奶奶。”
挂了电话,苏怀粥坐到沙发上,脑袋靠着沙发背,舒出一口气来,感觉有些疲累。
江渺坐到她身边,把学姐搂进怀里抱住,苏怀粥便乖乖缩进学弟的怀里,靠着他的胸膛,整个人就自然而然的得到了慰藉,心情都舒缓下来。
陈浩汤和丁柠把带来的东西整理了一下,将客卧收拾好后,从房间里出来,就看到眼前温馨的一幕。
丁柠眨着眼睛看向抱在一起的江渺跟苏怀粥,眼里很是羡慕。
不知道什么时候,她也能跟陈浩汤这么自然的抱在一起。
“时间差不多了,做晚饭吧。”江渺拍拍怀里的学姐,凑到她耳边笑道,“难得家里来了客人,总要做顿好的招待一下。”
“知道啦。”苏怀粥从他怀里起身,往厨房的方向走去,“你们俩随便坐,我跟江渺做个饭,做好了叫你们。”
“学姐辛苦了!”丁柠道谢,跟个小屁虫似的在苏怀粥身后,“有什么我能帮忙的不?”
“唔那要不你来帮我打下手?”苏怀粥歪头想了想,说道,“让江渺跟陈浩汤去码字吧。”
“好!”丁柠举手同意。
后面跟过来的江渺一脸牙疼,看着丁柠这电灯泡十分气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