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专注,让身体和心里都适当的兴奋起来,但又压制住,保持头脑冷静,不为外物所动。
等待着,踏上起跑器,枪声响起的那一瞬间,遵循着自己最自然的状态去奔跑。
强行改变了自己熟悉的跑动节奏的痛苦就在这里,要让身体适应新的步幅和节奏,这需要时间,需要一次一次的练习。
就如同一个普通人按照身体习惯跑完了一趟100米,成绩暂且不论,第二趟你再让他每一步都要比刚才的步幅稍微大一点或者小一点,这种难受劲,就不用说了。
更何况,一个专业的短跑运动员,大量反复的日常跑动练习,已经形成了固有的节奏,骤然打破改变,更是会变得特别痛苦。
“我此刻就是在赛场,我身边的竞技对手是阿萨法-鲍威尔,是贾斯汀-加特林,是泰森-盖伊,是约翰-布雷克,是尤塞恩-博尔特……全场的目光都在盯着我们,他们想见证谁才会是冠军,谁是这个星球跑得最快的人……”
苏祖走上了起跑器,脑海里模拟着身边面对的是当今世界上跑得最快的短跑选手们,俯身低头,双手压在起跑线上,聆听着即将响起的枪声。
在正式的比赛,在有强大竞争对手的比赛,他和平常的训练不一样,我会承受不一样的压力。
很多我以为已经改善纯熟的技巧和节奏,可能会被其他选手给带偏,或者我自己没办法发挥出最好的状态。
我要冷静,同时又要沸腾!
“set!”
发令员预备的声音已经在耳边响起了,排除所有的干扰,脑海里只等待一个声音。
啪!
枪声响起!
起步,加速,保持着自己的节奏……
新的节奏已然适应,起步非常迅速,步幅完美,节奏顺畅……
跑!
加速,再加速!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终点线,已然在望!
冲线!
冠军!世界纪录!
终点线前,苏祖双手叉腰,喘着粗气,回身看着刚刚跑过的100米跑道,脑海里一遍一遍地回想着所有的动作要点!
没有人计时,没有人录像,没有人看到,和曾经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运动员时一样。
等待着,等待着……,!
快的人,第三快的人。
即便他发挥的再好,可能也只是一个奥运会亚军、世锦赛亚军。
这样的结果,不能接受。
要争,就争世界第一,并且将这个第一一直保持下去。
我不退役,冠军是我的;我退役,最高的那座山峰是我的!
至于说等到完全改好技术再开始跑100米,那更加不可能。
苏祖是运动员,运动员就需要比赛。没有那种等到你在十里坡练成了满级,然后一出江湖天下无敌的情况。
而且按照苏祖的年龄,这也是差不多他现在可以改变技术的最后机会,等到再过上几年,基本已经没有大可能进行什么技术改变。那个时候,能够优化的也就只能是一些小细节,对于整体的提升殊无意义。
会议室内,张平秋看着苏祖离开后,一时有些语塞。
这些段时间毫无疑问,苏祖承受的压力要比其他人大得多,虽然大多数时候苏祖并未有什么表现,但任谁都清楚,处在风暴中心,肯定是不好过的。
“李指导,你看这接下来……?”张平秋轻舒了口气,看向李志忠,他虽然是助理教练,但应对媒体之类的经验并不丰富,团队里的比赛安排还得看这位主管教练。
李志忠跟着也站起了身,翻看比手中笔记本里接下来的赛事安排,稍稍沉吟了一下,郑重其事道:“在8月25日大阪世锦赛之前,我们来得及的比赛还有7月6日巴黎站的黄金联赛,7月10日的洛桑超级大奖赛,7月13日的罗马站黄金联赛,7月15日谢菲尔德大奖赛,7月21日马德里国际田联大奖赛,7月28日摩纳哥超级大奖赛,8月3日伦敦超级大奖赛,8月7日斯德哥尔摩大奖赛。除去已经确定不参加的7月26日的亚非运动会,能够参加的黄金联赛加超级大奖赛等比赛总共有八场比赛,我就不信这个邪了!别人能够以赛代练跑出来,苏祖也肯定可以。”
李志忠一番话说得掷地有声,显然在苏祖表明了不可能退缩之后,他给予了权限范围内的最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