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清穿]七皇子的团宠日常 > 第127章 第 127 章(第9页)

第127章 第 127 章(第9页)

这是道山东菜,胤祐在宫里就没吃过。好奇的尝了尝,鲜香双萃,口感确实很不错。

曹寅给他介绍:“这道菜是用鸡胗和猪肚作为主要食材,对火候的要求极为苛刻,欠一秒钟则不熟,过一秒钟则不脆。”

比起美食,胤祐更好奇的是今天的戏。他小声问身边两人:“孔圣人的后人也喜欢听戏啊?我还以为他们只喜欢读《论语》。”

纳兰正在一边小酌一边剥花生米:“谁不喜欢听戏?”

胤祐更是好奇:“究竟是什么戏这么好听?”

纳兰指了指曹寅:“你问他,他和昉思是志趣相投的知己,这戏能写到现在,他可出了不少力。”

胤祐回头去看曹寅:“宫里唱堂会的时候,我也没见你有多爱听。”

曹寅嗤笑一声:“宫里的戏除了热闹,还有什么好听的?”

他这么一说,胤祐更好奇了。

他们所在的这个包间很大,前面有一方小小的戏台子,唱唱文戏什么的倒是不成问题。

席间大家本来各自说笑着,忽然那一方戏台上来了个老生,一开口偌大的屋子就安静了下来,入耳满是苍凉悲壮:

“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抵多少凄凉满眼对江山!俺只待拨繁弦传幽怨,翻别调写愁烦,慢慢地把天宝当年遗事弹。”

只这么一段,就把胤祐的神魂牢牢地攥住了,再也挪不开眼,耳中便听不见其他。

作者有话要说:  名字这一段,是我编的,估计康熙给儿子起名字是翻字典起的。

下面我想着重说一下曹寅和李煦,不喜欢的小伙伴可以跳过,等着看明天的更新。

现在很多公众号文章,还有一些小说对曹寅和李煦的评价都是被康熙宠幸的包衣奴才,仗着康熙宠幸大肆敛财。还拿红楼梦打比喻,说贾家就是曹家。王家(也有说史家)是李家,这个文前面很多读者评论就不难看出,这种言论影响深远。

康熙真的是个傻子吗?奴才给他送个女人,或者拍拍马屁就能得到他的重用?

事实上,李家在李士桢的时候就已经是朝中大员。李煦19岁当官,从七品内阁中书短短几年做到从四品韶关知府。康熙第二次南巡回京就专门去过李士桢致仕之后的小院看望老臣,那时候李煦是畅春园总管。

李士桢历任江西、广东巡抚,比他儿子的官大多了,为清廷平定三藩之乱立下过汗马功劳,很受康熙重用,根本不存在李家靠李煦显赫这一说。

李家被雍正抄家的根本原因不是李煦亏空国库(这个说法很扯),后人全被罚去干苦力,是因为李煦和胤禩有姻亲关系。

曹家最后虽然也被抄家,但是因为在九子夺嫡中没有站队,所以后人也没有李家那么惨。

再说曹寅,我曾经说过,他是个天才,15岁考中乡试,跟他同一届考中乡试的纳兰当时18,韩菼都已经三十多岁了。是康熙当时把他召进宫做了銮仪卫,他才没有继续参加科考的机会。

曹寅在江宁过得也没有那么奢靡,他出门随时都是低头看书,不肯抬头见人。因为在江南这个地方有着很浓厚的遗民文化。曹寅的处境就很尴尬,汉人觉得他是满人皇帝的一条狗,满人也觉得他是个汉人,靠逢迎和谄媚上位的奴才。

曹寅和李煦在江南呆了二十年,最主要的工作不是给康熙做衣服,而是帮康熙敛财,给他当间谍,安抚有文化的遗民,稳定政局。

还有,我刚才说“亏空国库”这个说法很扯,是因为他们是内臣,不管是贩铜还是给康熙建园林,花的都是内务府的银子,说白了就是康熙自己口袋里的钱,跟国库没有半毛钱关系。有江南总督、江苏巡抚,一个江宁织造是动不了国库的。

顺便一提,我们现在看到的《全唐诗》就是曹寅在扬州书局主持编纂的。

纳兰词出圈主要是他的悼亡词,王国维说过纳兰和李煜一样,因为他们涉世未深,所以,词句透露着“真”。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我说曹寅在诗词上的造诣不输纳兰,阳羡词派的词集就收录过他的很多词作。

但是除了“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以外,他没有什么出圈的名句,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最后,之前我说曹寅才是《红楼梦》的初稿作者,有读者留言说,《红楼梦》没有避讳“寅”这个字,所以作者不是曹家后人。

《红楼梦》关于“寅”字最主要的描述就是贾宝玉和薛蟠聊起唐寅的春宫图。

如果曹寅是原作者根本没必要避讳这个字,因为曹寅自己有一个系列的淫词《十香词》(不是什么正经人),就是根据唐寅的春宫图所作。

感谢在2021-10-1304:03:59~2021-10-1322:55:0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摸鱼儿43瓶;cherish、我的一辈子爱9瓶;胖胖的肥兔子、不思进取、taylor、懒虫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