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嬷嬷如今心安,那是太子妃有依靠了。皇家的郡主当然尊贵。
可再尊贵,也比不得有皇位继承权的皇孙。
赵嬷嬷是太子妃的教养嬷嬷,陪嫁嬷嬷。
对于赵嬷嬷而言,她是盼着太子妃的地位稳固。
前面生了两位郡主,赵嬷嬷暗中真替太子妃担忧了无数次。
好在太子顶得住,那是一直宠了太子妃。
如此,东宫里,太子妃的位置稳着。可这等安稳,若是一直没了继承人。
这一份安稳还有多久?
赵嬷嬷无数个夜晚,那是难安。这全是替太子妃担忧。
到小皇孙降生后,赵嬷嬷都能睡一个安稳觉。
对于赵嬷嬷而言,这太子妃有了亲儿子,东宫啊,那便是有了真正的宝。
这宝,便是东宫的储君有了继承人。
这不,赵嬷嬷此言,可不空虚。先是天子厚赏,再是皇后厚赏。
这赏的不止是太子妃,同样是赏了小皇孙。
同时,朝廷诰命夫人们,那也是识趣的很。
在小皇孙洗三时,奉于东宫的贺礼。赵嬷嬷接了礼单子,那都是接的手软。
洗三,对于新生儿很重要。
特别是东宫的嫡皇长孙,这一场洗三,那更是大大的操办。
那一日,东宫的热闹,赵嬷嬷亲眼见证。她啊,还是专门说给了太子妃听一听。
“今个儿的热闹,真好。”太子妃笑得开心。
“我还得写了家书,好好的跟太子说一说。这可是他儿子的洗三礼。”
太子妃的眼中有光。那跟往日不同的。
有儿子的太子妃,那跟没有儿子的太子妃,那精气神儿都不一样了。
“奴婢给太子妃磨墨。”赵嬷嬷笑道。
可不,太子妃一说写家书。赵嬷嬷亲自侍候的笔墨。
厚厚的家书,一言一语,尽是东宫里的开心事。
报喜嘛,从来如此。
太子妃这儿太盼着太子早些归来。小孩儿一天一个样。
太子妃真想让枕边人早些见到了他们夫妻二人的嫡长子。
“南边,一定还暖和吧。跟北边,总归不一样。只盼着夫君早早归来。”太子妃呢喃一回。
番外二晋王妃
晋王是皇帝皇后的小儿子,都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疼幺儿。
皇帝爱长子,爱的是继承储君位的嫡长子。
因为主幼国疑,因为传承有序。
这等规矩那是血的教训,无数的青史之上写明的旧例。
国赖长君,同时,也是乱了嫡长制,那么,皇家为了龙椅那一个位置,太容易闹出血淋淋的大乱子。
谁让皇权太诱人呢。
晋王妃嫁给晋王,便是长乐七年春的事情。
晋王妃嫁进皇家后,得了婆母万皇后的疼爱。
可疼爱归疼爱。